案例三
背景資料:
某大型頂進箱涵工程為三孔箱涵,箱涵總跨度 22m,高 5m,總長度 33.66m,均分三節,需穿越 5 條既有鐵路站場線;采用鋼板樁后背,箱涵前設鋼刃腳,箱涵頂板上表面位于地面下 0.6m,箱涵穿越處有一條自來水管需保護。地下水位于地面下 3m。箱涵預制工作坑土質為亞黏土,采用放坡開挖和輕型井點降水。項目部編制了軌道加固方案,采用軌束梁加固線路,以保障列車按正常速度行駛;制定了頂進時對橋(涵)體各部位的測量監控方案,經項目部技術負責人批準后實施。按原進度計劃,箱涵頂進在雨期前施工完成。開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緩慢,進度嚴重拖后。預制箱涵達到設計強度并已完成現場線路加固后,頂進施工已進入雨期。項目部加強了降排水工作后開始頂進施工。為搶進度保工期,采用輪式裝載機直接開入箱涵孔內鏟挖開挖面土體,控制開挖面坡度為 1:0.65,鋼刃腳進土 50ram 根據土質確定挖土進尺為 0.5m,并且在列車運行過程中連續頂進。箱涵頂進接近正常運營的第一條線路時,遇一場大雨。第二天,正在進行頂進施工時,開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
問題:
1.本工程工作坑降水井宜如何布置?根據背景資料,在頂進作業前應做哪些降排水工作?
2.箱涵穿越自來水管線時可采用哪些保護方法?
3.指出項目部編制的軌道加固與測量監控方案及實施過程存在的問題,并寫出正確作法。
4.結合項目部進度控制中的問題指出應采取的控制措施。
5.指出加固方案和頂進施工中存在的引起列車顛覆的隱患。
6.依據背景資料分析開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參考解析:
1.【參考答案】根據背景資料介紹,箱涵工作坑屬面狀基坑,降水井宜在坑外緣呈∏型布置,在箱涵頇進方向留出缺口,降水井應距坡線 1~2m;為保證降水深度達到(5+0.6+0.5+滑板厚度)6.5m 以上,宜采用二級輕型井點降水,或者采用分級放坡開挖基坑的方法,第一級過渡平臺設在離地面 2m 的地方,將輕型井點布置在第一級過渡平臺上。在頂進作業前應做的降排水工作:基坑周邊筑擋水圍堰,基坑底部邊緣設排水溝、集水井,準備好抽水設備,隨時排除地表水。
2.【參考答案】箱涵穿越自來水管線時可采用暴露管線和加強施工監測的保護法。
【考點解析】本小題是道簡答題,涉及的考點:地下管線保護措施。
3.【參考答案】存在如下問題:
(1)大型箱涵穿越,對鐵路站線采用軌束梁加固;
(2)僅對箱涵各部位監控量測;
(3)方案批準手續不正確。
正確的做法:
(1)大型箱涵穿越鐵路站線,應用橫梁加蓋、縱橫梁、工字軌束梁及鋼板脫殼法加固被穿越的鐵路站線;
(2)在頂進過程中,應對線路加固系統、箱涵各部位、頂力系統和后背進行量測監控;
(3)測量監控方案應納入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中,施工組織設計必須經企業技術負責人批準,有變更時要辦變更審批。
【考點解析】本小題是道辨析更正題,涉及的考點:箱涵頂進施工技術要求及施工組織設計審批程序。
4.【參考答案】項目部應制定月、旬(周)施工進度實施性計劃,逐級落實施工進度計劃,最終通過施工任務書由班組實施;應監督進度計劃的實施,當發現進度計劃執行受到干擾時,采取調度措施;實施進度計劃中出現偏差時應及時調整。
【考點解析】本小題是道簡答題,涉及的考點:施工進度調控措施。背景資料中提供的進度失控的信息是“按原進度計劃,箱涵頂進在雨季前施工完成。開工后,由于工作坑施工緩慢,進度嚴重拖后。預制箱涵達到設計強度并已完成現場線路加固后,頂進施工已進入雨季”。只提供了進度嚴重拖后的原因是工作坑施工緩慢,沒有看見工作坑施工緩慢的原因,及加快其進度的調控措施,因此,只能背誦考試用書內容作答。
5.【參考答案】引起列車顛覆的隱患有:(1)線路加固方案不滿足安全要求;(2)加固方案中沒限制列車速度;(3)列車通過時,箱涵繼續頂進。
【考點解析】本小題是道分析簡答題,涉及的考點:箱涵頂進施工技術要求。回答本小題應從背景資料中找答案。本小題的指向明確:從線路加固方案和頂進施工過程中找原因。不要超出范圍不著邊際地找原因,同時要避免與下道題的答案重疊。
6.【參考答案】開挖坍塌的原因可能有:
(1)開挖面坡度大于 1:0.75,放坡過陡;
(2)采用鏟車逆坡挖土;
(3)鋼刃腳進土小于 100mm,超前挖土;
(4)雨水減小了開挖面穩定性;
(5)列車行駛增加了坡頂荷載。
【考點解析】本小題是道分析簡答題,涉及的考點:箱涵頇進施工技術要求。本小題的指向明確:依據背景資料分析開挖面坍塌的可能原因。背景資料提供的信息“為搶進度保工期,采用輪式裝載機直接開入箱涵孔內鏟挖開挖面土體,控制開挖面坡度為 1:0.65,鋼刃腳進土 50mm;根據土質確定挖土進尺為 0.5m,并且在列車運行過程中連續頂進。箱涵頂進接近正常運營的第一條線路時,遇到一場大雨。第二天,正在進行頂進施工時,開挖面坍塌,造成了安全事故。”按《城鎮地道橋頂進施工及驗收規程》CJJ74—1999 6.9.3.1規定:“挖土應在列車運行的間隙時間內進行,每米工作面上宜布置 1~2 人;按照側刃腳坡度及規定的進尺應由上往下開挖,側刃腳進土應在 0.1m 以上。開挖面的坡度不得大于 1:0.75,并嚴禁逆坡挖土,不得超前挖土,應設專人監護。嚴禁擾動基底土壤。挖土的進尺可根據土質確定,宜為 0.5m;當土質較差時,可按千斤頂的有效行程掘進,并隨挖隨項防止路基塌方”。將規范規定與背景資料提供的信息相比較,得出了上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