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總結性評論
6.1 存在的主要問題
(1)源流區大量開荒,導致用水量急劇增加。據統計,1957─1995年源流區多年平均來水量平均年增加2 000萬m3,而源流灌區用水量也平均年增加5 000萬m3,使匯入干流首阿拉爾站的水量平均年減少3 000萬m3,其結果是阿拉爾站的徑流量由50年代的49.35億m3減少到90年代的42.33億m3,減少17.5%.
(2)干流區上中游大量耗水,致使到達恰拉斷面的水量由50年代的l4.6億m3減少到現在的2.5億m3,阿拉干地下水位由3~5 m下降到11~13 m,下游段胡楊林由50年代的5.4萬hm2減少到1995年0.733萬hm2,減少了86.4%;35年內沙漠化面積增如1.231萬hm2,兩大沙漠正在靠攏。
導致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無序開發、無序引水、無權威管理機構、無統一治理規劃。
6.2 治理的基本思路
(1)今后的開發治理中應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以水資源優化配置為重點,以水資源統一管理作保證,建好管好源流,改造治理干流。
(2)水資源首先滿足生態需求,同時兼顧生產需求;源流和干流治理應抓緊干流治理;干流的上中下游治理突出上游下段和中游上段的治理;南岸和北岸應當重在南岸;水量水質重在水量,但不忽視水質。
(3)干流治理控制上游、改造中游、挽救下游,下游治理上段保綠洲、中段保生態、下段保通道。
(4)源流治理實現三個轉變,即由粗放型向集約型開發利用水資源轉變,由片面開發地表水向科學開發地下水轉變。由建平原水庫向建山區水庫取代部分平原水庫轉變。干流治理實現三個改造,即通過修閘、筑堤、疏浚、封口改造干流通道;通過排水工程和泄洪區建設改造干流水質,通過退耕還林還草、種植業結構調整改造農業生產系統。
(5)強化流域法治管理,加大監督查處力度,依法治水,依法管理河流。
參考文獻:
[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R].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2] 宋郁東等。中國塔里木河水資源與生態問題研究[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3] 樊自立。塔里木河流域資源環境及可持續發展[M].科學出版社, 1998.
[4] 毛德華。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環境與管理 :塔里木河流域水資源、環境與管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D].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8.
[5] 王樹基,劉興文。阿克蘇河-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資源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對策[M].氣象出版社, 1993.(考試大二級建造師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