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橋主墩基礎為鉆孔灌注樁,地質依次為表層5m的礫石、27m的漂石和軟巖。主要施工過程如下:
平整場地、樁位放樣、埋設護筒,采用沖擊鉆成孔。下放鋼筋籠后,發現孔底沉淀量超標,但超標量較小,施工人員采用空壓機風管進行擾動,使孔底殘留沉渣處于懸浮狀態,之后,安裝導管,導管底口距孔底的距離為35cm,且導管口處于沉淀的淤泥渣之上,對導管進行接頭抗拉實驗,并用1.5倍的孔內水深壓力的水壓進行水密承壓試驗,試驗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塌落度18cm,整個過程連續均勻進行。
對導管進行接頭抗拉試驗,并用1.5倍的孔內水深壓力的水壓進行水密承壓試驗,試驗合格后,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18cm,在整個過程中連續均勻進行。
施工單位考慮到灌注時間較長,在混凝土中加入緩凝劑。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埋置導管的深度為1.2m,在隨后的灌注過程中,導管的埋置深度為3m。當灌注混凝土進行到l0m時,出現塌孔,施工人員用吸泥機進行清理;當灌注混凝土進行到23m時,發現導管埋管,但堵塞長度較短,施工人員采取用型鋼插入導管的方法疏通導管;當灌注到27m時,導管掛在鋼筋骨架上,施工人員采取了強制提升的方法;進行到32m時,又一次堵塞導管,施工人員在導管始終處于混凝土中的狀態下,拔抽抖動導管,之后繼續灌注混凝土直到完成。養生后經檢測發現斷樁。
問題:
(1)斷樁可能發生在何處,原因是什么?
(2)在灌注水下混凝土時,導管可能會出現哪些問題?
(3)塞管處理的方法有哪些?
參考答案
(1)1)可能發生在10m處:吸泥機清理不徹底時,形成灌注樁中斷或混凝土中夾有泥石。
(2)可能發生在27m處;采取強制提升而造成導管脫節。
(2)進水、塞管、埋管。
(3)可采用拔抽抖動導管(不可將導管口拔出混凝土面)。當所堵塞的導管長度較短時,也可以用型鋼插入導管內束疏通導管,或在導管上固定附著式振搗器進行振動。
1.拱橋經跨徑是每孔拱跨兩拱腳截面(D)
A形心之間的直線距離
B形心之間的水平距離
C最低點之間的直線距離
D最低點之間的水平距離
2.梁式橋設計洪水位上相鄰兩個橋墩(或橋臺)之間的凈距稱之為(D)
A標準跨徑
B理論跨徑
C計算跨徑
D凈跨徑
3.總跨徑是指多孔橋梁中各孔( A )。
A凈跨徑的總和
B計算跨徑的總和
C標準跨徑的總和
D經濟跨徑的總和
4.橋跨結構相鄰兩支座中心之間的距離稱為( C )。
A標準跨徑
B理論跨徑
C計算跨徑
D經濟跨徑
5.橋面與低水位之間的高差稱之為( B )。
A橋梁建筑高度
B橋梁高度
C橋下凈空高度
D橋梁通航高度
6.橋下凈空高度是指( A )。
A設計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與橋跨結構最下緣之間的距離
B設計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與橋跨結構最上緣之間的距離
C設計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與最低水位之間的距離
D設計洪水位或通航水位與測時水位之間的距離
7.容許建筑高度是指( B )。
A橋面(或軌頂)標高與設計洪水位之高差
B橋面(或軌頂)標高與通航凈空頂部之高差
C橋跨結構最下緣與設計洪水位之高差
D橋面(或軌頂)標高與橋跨結構最下緣之間的距離
8.矢拱度是指拱橋拱圈(或拱肋)的( D )。
A凈矢高與計算跨徑之比
B計算矢高與凈跨徑之比
C凈矢高與凈跨徑之比
D計算矢高與計算跨徑之比
9.計算矢高是從拱頂截面( A )。
A形心到相鄰兩拱腳截面形心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B形心到相鄰兩拱腳截面最低點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C下緣到相鄰兩拱腳截面最低點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D下緣到相鄰兩拱腳截面形心之間連線的垂直距離
10.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無水平反力產生的橋型是( A )。
A梁式橋
B剛架橋
C拱式橋
D吊橋
11.下列橋臺中屬于梁橋輕型橋臺的有(ABCD)
A有支撐梁的輕型橋臺
B埋置式橋墩
C鋼筋混凝土薄壁橋臺
D加筋土橋臺
E.組合式橋臺
12.下列橋墩中屬于拱橋輕型橋臺的有(AB)
A背撐式橋臺
B八字形橋臺
C加筋土橋臺
D鋼筋混凝土薄壁橋臺
E.埋置式橋臺
13.樁基礎按施千方法可分為(BCD)
A管柱
B沉樁
C鉆孔樁
D挖孔樁
E.摩擦樁
14.下列橋墩中屬于梁橋輕型橋墩的有(ABCD)
A鋼筋混凝土薄壁橋墩
B柱式橋墩;
C柔性排架橋墩
D鉆孔樁柱式橋墩
E.懸臂式單向推力墩
15下列屬于組合體系橋梁的是(BCD)
A鋼筋混凝土拱橋
B斜拉橋;
C連續鋼構橋
D系桿拱
E斜腿鋼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