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事實
(一)民事法律事實的概念
民事法律事實簡稱法律事實,是符合民事規范,能夠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消滅的客觀現象。
(二)民事法律事實的類型
法律事實的種類繁多,民法上根據事實是否與人的意志有關,將其分為事件和行為兩大類。
1.事件
事件是與人的意志無關的法律事實。事件本是自然現象,只是能引起民事法律關系的變動,才被列為法律事實,如人的死亡、地震等。前者可能導致繼承關系的發生;而后者若將房屋震塌則導致所有權的消滅,事前若投保時,又使保險賠償關系發生。
2.行為
行為是與人的意志有關的法律事實,根據意志是否需明確對外作意思表示,行為又被劃分為表意行為和非表意行為。
(1)表意行為
表意行為是行為人通過意思表示,旨在設立、變更或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民事法律行為是合法的表意行為,因行為人有預期的效果意思,所以,該行為能產生當事人意欲達到的民事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效果。
(2)非表意行為
非表意行為是行為人主觀上沒有產生民事法律關系效果的意思表示,客觀上引起法律效果發生的行為。如侵權行為,行為人主觀上并沒有效果意思,但客觀上卻導致賠償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