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
1、人格發展的5個時期—口唇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和生殖期;
2、停滯現象—某一時期的矛盾沒有較好解決,性需求沒有滿足或過度滿足,兒童就會一會后保持這個時期某些行為;
3、退行:個人受到挫折或困難時候,會出現早期發展階段的幼稚行為,如哭泣、抽煙等;
【總結】
弗洛伊德的理論比較注重童年時期的經驗,強調成長中出現的某些行為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需求沒有滿足或矛盾沒有解決的原因。
二、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
1、兒童認知發展(4個)階段
階段 | 年齡段 | 方式 |
感知運動階段 | 0-2歲 | 感覺和動作,如抓握、吮吸。 |
前運算階段 | 2-7歲 | 語言和示意手段,從自身角度思考問題 |
具體運算期 | 7-12歲 | 一定的推論能力,守恒觀念形成 |
形式運算期 | 12歲以上 | 對抽象和表征行材料進行邏輯運算 |
2、認識世界的3種原則
(1)圖式:對世界知覺、理解和死牢的方式(思維或動作模式);
(2)同化:新事物與舊圖式發生聯系,已有圖式吸收新信息;
(3)順應:把舊圖式加以改變,與新環境相適應,形成新圖式。
三、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論
1、前習俗水平(0-9歲)
階段 | 根據 |
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 | 根據行為后果來判斷行為的好壞程度 |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 根據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評定行為好壞 |
【注意】
“懲罰與服從”可以理解受到表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行為就是壞的;“功利取向”則是看行為好壞是否滿足自己需求。
2、習俗水平(9-15歲)
階段 | 根據 |
第一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 | 個體道德價值以人際關系和諧為導向,順從要求 |
第二階段: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 | 服從社會規范,以法律法規來判斷是非 |
【注意】
“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就是“好孩子”階段,即符合人們的要求,獲得大家的贊賞和認可;“遵守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就是遵守社會規范,強調的法制觀念,也是多數青少年和成人的道德認識。
3、后習俗水平(15歲以后)
階段 | 根據 |
第一階段:社會契約定向階段 | 強調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
第二階段:普遍性倫理準則階段 | 用公平、平等、尊重為標準進行思考,道義高于一切 |
溫馨提示:文章由作者233網校-lizhihao獨立創作完成,未經著作權人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