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學生,研究學生
學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對象。對學生的教育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細致地了解學生、研究學生,才能指導得法、教育有效。
1.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內容
①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內容包括:思想品德狀況、集體觀念、勞報考度、人際關系、日常行為習慣;學習態度、學習成績、學習方法、思維特點、智力水平;體質健康狀況、個人衛生習慣;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興趣、愛好、性格等。②了解學生的群體關系。內容包括:班級風氣、輿論傾向、不同層次學生的結構、同學之間的關系、學生干部情況等。③了解和研究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內容包括:了解學生的家庭類型、家庭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條件、家長的職業及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家長對學生的態度等。
2.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
①通過閱讀學生的有關材料來了解學生,包括記載學生各種情況的登記表、統計表和學生活動成果記錄表等。②通過對學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調查訪問,從各個側面間接地了解學生,包括談話、問卷、座談等。③在自然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觀察。
(二)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的工作的中心環節,詳細內容見下文。
(三)協調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
班級是—個開放的系統,學生是在多種因素縱橫交錯的影響下發展成長的。班主任要對班級實施有效的教育與管理,必須要爭取校內外各種教育力量的配合,調動各種積極因素。
1.充分發揮本班任課教師的作用
一個學生在學校會遇到許多教師,學生的成長過程是多位教師通力協作教育的過程。班主任的職責之一就是要協調所有任課教師的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教育力量,具體包括:①班主任要在班上養成尊師愛生的風氣;②要定期聯系任課教師,經常互通情況;③調節各學科的教育負擔,妥善作出全面的安排。
2.協助和指導班級團隊活動
團隊的性質、任務決定了它在班集體中的核心作用。班主任有責任指導團隊活動。具體地說,應當做好這樣一些工作:①協助團隊組織制訂工作計劃,為他們創造活動的條件;②幫助團隊組織落實計劃,為他們創造活動的條件;③幫助團隊干部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能力。
3.爭取和運用家庭及社會的教育力量
家庭和社會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班主任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教育力量。具體地說,應做好以下工作:①要定期對學生家庭進行訪問,舉行家長座談會,接待家長來訪,了解家長和學生的全面情況;②充分利用家長的教育資源,將家長的各種教育條件,化為共同搞好班級工作的教育力量;③爭取校外各種積極的教育因素,以此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
備考輔導: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