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認定考試 《幼兒心理學》考試大綱
一、課程考核目標及其說明
(一)課程考核目標
1.了解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概念。
2.理解各種心理過程的發生與發展,各種心理現象的種類等內容,領會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等。
3.掌握影響各種兒童心理活動發展的因素,培養和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方法等。 (二)課程考核目標的說明
1.了解是指考生通過學習應該知道的幼兒心理的基本概念。
2.理解是指考生在了解幼兒心理的基本概念的基礎上,能領會各種心理學過程的發生與發展、心理活動與現象的種類,把握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
3.掌握是指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能運用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規律等來分析、評價影響各種兒童心理活動發展的因素,闡述、分析培養和促進兒童心理發展的方法。
二、考試大綱
第一章 緒論
【考核目標】
1.了解發展的系列概念,了解各年齡段的兒童發展特點,了解兒童發展研究的歷史沿革和研究方法。
2.理解兒童發展階段及其劃分標準,理解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征。
第一節兒童發展概述
發展 兒童發展 兒童發展的特點 兒童發展的四個領域 影響人類發展的因素 我國的兒童發展階段劃分標準兒童發展的年齡特征各年齡段的兒童發展特點
第二節兒童發展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現代)兒童發展科學的演變特點
當代兒童發展研究的新趨勢
第三節兒童發展研究方法
觀察法訪談法 問卷法測量法實驗法文化比較法
第二章 兒童發展的基礎
【考核目標】
1.了解遺傳素質、神經元、突觸等概念。
2.理解產前發育,大腦的發育,神經的可塑性,身體的發育,動作,發展。
3.掌握影響產前發育的因素,影響神經可塑性的因素,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
第一節遺傳與產前發育
遺傳的物質基礎產前發育及其因素影響胎教
第二節大腦發育與神經可塑性
神經元突觸大腦的發育神經的可塑性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節兒童動作發展
身體的發育動作發展的規律影響動作發展的因素
第三章 兒童感知覺、注意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視覺適應、視敏度、深度知覺、注意、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轉移能力、注意的廣度等概念。
2.理解幼兒形狀知覺的發展趨勢,撫摸對嬰兒發展的作用,嬰兒面孔偏好的意義。 3.掌握培養兒童注意力的原則。
第一節兒童感覺的發展
兒童感覺發展兒童視覺發展兒童聽覺發展兒童其他感覺的發展
第二節兒童知覺的發展
兒童知覺發展兒童圖形知覺的發展兒童深度知覺的發展兒童社會知覺的發展 第三節兒童注意的發展
注意 注意發展對兒童發展的意義影響兒童注意發展的因素兒童注意品質的特征兒童注意力的培養
第四章 兒童記憶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記憶、再認、回憶、定向反射、習慣化、條件反射、自傳體記憶、元記憶等概念。
2.理解嬰兒記憶的特征,兒童記憶策略的發展,兒童記憶的準確性,兒童的元記憶,兒童記憶的容量,兒童記憶保持過程中的記憶恢復現象,記憶的遺忘規律。
3.掌握如何促進兒童有效地學習的方法。
第一節嬰兒記憶的發展
記憶再認回憶定向反射習慣化條件反射嬰兒記憶的特征
第二節兒童記憶的發展
自傳體記憶記憶策略兒童記憶的準確性兒童的元記憶兒童記憶容量
第三節記憶規律與兒童學習
兒童記憶保持過程中的記憶恢復現象記憶的遺忘規律促進兒童有效地學習
第五章 兒童想象、思維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想象、有意想象、無意想象、再造想象、創造想象、直觀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元認知等概念。
2.理解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兒童概念發展的特點,兒童判斷、推理和理解發展的特點,兒童問題解決的發展及其與元認知發展的關系。
第一節兒童想象的發展
想象有意想象無意想象再造想象創造想象兒童想象發展的特點
第二節兒童思維的發展
思維及其主要特征 直觀行動思維 具體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 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
笫三節兒童概念的發展
概念兒童實務概念、數概念的發展
第四節兒童判斷、推理和理解的發展
判斷兒童判斷的發展兒童推理的發展兒童理解的發展 第五節兒童問題解決的發展
兒童問題解決的發展元認知兒童問題解決與元認知發展的關系
第六章 兒童語言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媽媽語、語音范疇知覺、呀呀語、詞匯語義、命題語義、快速映射、心理理論、語法、語用、自我中心語言、社會化語言等概念。
2.理解兒童語音、語義、語法及語用能力的發展等特點。
3.掌握兒童的語法獲得機制、兒童單詞句和雙詞句的句法特點。
第一節兒童語音的發展
前言語階段語音的發展媽媽語語音范疇知覺呀呀語 言語階段語音的發展“fis”現象發音緊縮現象我國幼兒漢語發音特點
第二節兒童語義的發展
兒童語義的發展 詞匯語義 命題語義 前言語階段的兒童對詞義理解的特點雙詞句階段兒童詞匯語義的發展特點后期(3~6歲)的詞匯語義的發展特點快速映射心理理論
第三節兒童語法的發展
語法漢語兒童句法發展的特點 影響兒童語義獲得的因素 語法獲得機制 兒童單詞句和雙詞句的句法特點
第四節兒童用語的發展
語用 兒童前語言交流的特點 兒童語言階段的語用能力發展 自我中心語言社會化語言
第七章 兒童情緒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情緒、高興、生氣、社會性微笑、傷心、害怕、陌生人焦慮、移情、社會情緒、自我意識情緒、表情識別、社會參照、情緒線索、情緒原因理解、情緒自我調節等概念。 2.理解兒童基本情緒和社會情緒的發展。
3.掌握兒童自我意識情緒和成人指導與評價的關系,影響兒童情緒表現規則的因素。 第一節兒童基本情緒的發展
情緒兒童基本情緒的類別和表現高興生氣社會微笑傷心害怕 陌生人焦慮
第二節兒童社會情緒的發展
兒童社會情緒的類別和發生、發展移情社會情緒 自我意識情緒兒童自我意識情緒和成人指導與評價的關系
第三節兒童情緒理解的發展
情緒理解表情識別社會參照情緒線索情緒原因理解混合情緒的理解
第四節情緒自我調節的發展
情緒自我調節情緒調節的策略情緒表現規則影響兒童情緒表現規則的因素
第八章 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社會性、社會性發展、陌生情境技術、安全型依戀、同伴及同伴關系、同伴交往、同伴交往的測量方法、受歡迎型兒童、被拒絕型兒童、被忽視型兒童、師幼關系、性別角色等概念。
2.理解親子關系及其特點,依戀及其特征,主要的依戀理論,兒童依戀類型,同伴交往的發生發展,同伴交往的測量方法,同伴關系的類型及特征,師幼關系的特點、價值及類型。
3.掌握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影響兒童早期同伴接納性的因素,影響師幼和諧關系建立的主要因素,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因素。
第一節親子關系早期的發展
社會性 社會性發展 親子關系及其特點 依戀及其特征主要的依戀理論 陌生情境技術
兒童依戀類型安全型依戀早期良好親子關系的建立影響親子關系的因素 第二節 同伴關系早期的發展
同伴及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及功能 同伴交往的發生發展 同伴交往的測量方法 同伴關系的類型受歡迎型兒童、被拒絕型兒童、被忽視型兒童的主要特征影響兒童早期同伴接納性的因素
第三節師幼關系的發展
師幼關系 師幼關系的特點及價值師幼關系的類型 影響師幼和諧關系建立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
性別角色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因素
第九章 兒童個性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個性、氣質、性格、能力、智力、兒童自我概念、兒童自尊、兒童自我調控等概念。
2.理解兒童早期的氣質類型及其主要特征,氣質的穩定性,兒童早期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特點,兒童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兒童自我概念及其發展,兒童自尊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兒童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及其發展。
3.掌握影響氣質穩定的因素,影響兒童自尊發展的因素等。
第一節兒童早期氣質、性格的發展
個性 氣質 兒童早期的氣質類型及其主要特征(容易撫育型撫育困難型 發動緩慢型抑制型 活潑型專注型均衡型敏捷型)氣質的穩定性及影響因素氣質對認知和行為的影響
家長教師養育管理方式與兒童氣質的適應
性格兒童早期性格的形成和發展特點
第二節兒童能力的發展
能力 兒童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 智力 智力三元理論 多元智力理論 兒童智力的發展兒童智力測試
第三節兒童自我的發展
兒童自我概念及其發展特點兒童自我概念形成和發展的條件兒童自尊兒童自尊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兒童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及其發展
第十章 兒童道德的發展
【考核目標】
1.了解道德、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道德兩難故事法、道德判斷、攻擊性行為、親社會行為等概念。
2.理解道德心理結構的發展特點,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道德行為發展的理論,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發展,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3.掌握影響兒童道德判斷發展的因素,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發展和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
第一節道德發展概述
道德 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行為 道德心理結構的發展特點
第二節道德認知的發展
道德認知的理論模型道德兩難故事法
道德判斷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及其影響因素
第三節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發展
道德感情的內容及其發展道德情感的形式及其發展 道德行為發展的理論 兒童攻擊性行為及其發展 影響兒童攻擊性行為發展的因素 兒童親社會行為及其發展 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
第十一章 兒童發展的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考核目標】
1.了解行為一心理一腦的交互作用、多重記憶系統等概念。
2.理解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對幼兒教育的啟示,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主要理論。
第一節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形成
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興起的學科背景
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形成與研究主題行為一心理一腦的交互作用
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對幼兒教育的啟示
第二節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主要領域
兒童注意與感覺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兒童知覺與記憶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早期經驗對知覺系統發展的影響多重記憶系統
兒童思維與語言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兒童情緒與社會認知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兒童神經發展性臨床疾病的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研究
第三節兒童發展認知神經科學的主要理論
成熟理論技能學習理論交互特化作用
三、本課程使用教材
秦金亮主編:《兒童發展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版。
四、關于本課程命題考試的說明
1.本課程的命題考試根據本大綱所規定的考核目標來確定考試范圍和考試要求。本大綱所規定的考核目標內容都屬于考試的內容。
2.本課程試卷的不同層次試題的分數比例大致為:了解30%,理解40%,掌握30%。 3.本課程試卷的試題類型和分數比例大致為:概念題10%,填空題25%,選擇題、判斷題l5%,簡答題30%,論述題、案例分析題20%。
4.本課程試卷的試題難易比例大致為:易、中、難分別為30%、4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