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黑龍江教師資格《教育心理學》問答考題預測(第一批)
1、簡述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答: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描述、解釋、預測和控制的作用。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在:幫助教師準確地了解問題,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和理論指導,幫助教師預測并干預學生,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2、簡述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答:教育心理學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后)。
3、簡述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
答:(1)連續性與階段性;(2)定向性與順序性;(3)不平衡性;(4)差異性。
4、簡述中學生心理發展的教育含義。
答:(1)關于學習準備。學習準備是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學習準備不僅影響新學習的成功,而且也影響學習的效率。同時,學習也會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新的發展又為進一步的新學習做好準備。
(2)關于關鍵期。個體早期生命中有一個比較短暫的時期,在此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2歲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期,4歲是形狀知覺形成的關鍵期,4-5歲是學習書面語言的關鍵期。所以,我們應抓住關鍵期的有利時機,及時進行適當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簡述教學與認知發展的關系。
答:(1)認知發展制約教學的內容和方法;(2)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3)關于最近發展區。
6、簡述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答:(1)家庭教養模式;(2)學校教育;(3)同輩群體。
7、簡述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的本質區別。
答:(1)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的行為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世代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2)人的學習是在改造客觀世界的生活實踐中,在與其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而進行的;(3)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8、簡述學生學習的特點。
答: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是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前人所積累的文化科學知識,并以此來充實自己的過程。其學習內容含三個方面:(1)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2)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的發展;(3)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9、簡述經典性條件反射的基本規律。
答:獲得與消退;刺激泛化與分化。
10、簡述操作性條件作用的基本規律。
答:強化;逃避條件作用與回避條件作用;消退;懲罰。
11、簡述認知學習的有關理論。
答:(1)苛勒的完形-頓悟說。(2)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論。(3)奧蘇伯爾的有意義接受學習論。
12、簡述完形-頓悟說的基本內容。
答:(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13、簡述布魯納的學習觀和教學觀。
答:(一)學習觀:(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總之,布魯納認為學習任何一門學科的最終目的是構建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二)教學觀:(1)教學的目的在于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動機原則;結構原則;程序原則;強化原則。
14、簡述動機及其功能。
答:所謂動機,是指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心理過程或內部動力。它具有三種功能: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強化功能。
15、簡述學習動機的種類。
答:(1)高尚的動機與低級的動機。(2)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3)內部學習動機和外部學習動機。
16、簡述學習動機的有關理論。
答:(1)強化理論。(2)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3)阿特金森的成就動機理論。(4)維納的成敗歸因理論。(5)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
17、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答: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級的需要,包括認知、審美和創造的需要。
18、簡述如何培養學習動機。
答:(1)利用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互動關系培養學習動機。學習動機可以影響學習效果,因為它直接制約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習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學習動機。因此,指出學習上的關鍵問題,填補知識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關鍵,也是獲得真正成功的先決條件。
(2)利用直接發生途徑和間接轉化途徑培養學習動機。利用發生途徑,主要應考慮的是如何使學生原有學習需要得到滿足。從間接途徑考慮,主要應通過各種活動,提供各種機會,滿足學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愛好。
19、簡述如何激發學習動機。
答:(1)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2)根據作業難度,恰當控制動機水平;(3)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妥善進行獎懲;(4)正確指導結果歸因,促使學生繼續努力。
20、簡述如何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答: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創設的方式多種多樣,并應貫穿在教學過程的始終。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考試,沒一點把握怎么辦?跟著老師,用3天時間,輕松把握考試重點,一次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