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轉型階段》
一、考題回顧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播放一段關于“匹茲堡”發展的視頻,回顧“匹茲堡”初期階段和成長階段的特點及存在問題。區域的發展往往以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基礎,隨著資源開發規模的不斷擴大,區域經濟得到發展,資源枯竭、用地緊張、環境污染等問題接踵而來,影響到區域的進一步發展。本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轉型階段的內容。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環節二:新課教學
1.閱讀知識窗匹茲堡的“困惑”,思考以下問題。
(1)區域發展轉型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人地關系是怎么樣的?
(3)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從區域經濟呈現萎縮狀態、區域發展面臨的問題、鋼鐵工業衰落的原因等方面進行理解。
【學生回答】
特點:區域原有優勢逐漸喪失;區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效率降低;區域經濟整體呈現衰敗、萎縮狀態。
人地關系:矛盾加劇。
主要問題:出現高失業率、人口減少等社會問題。
2.美國人口外遷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20世紀70—80年代美國本土人口分布的變化圖。
【探究活動】學生四人小組討論問題。
(1)美國20世紀70—80年代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2)五大湖區人口外遷的原因是什么?
【教生共同總結】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1)大量人口從東北部的“冷凍地帶”(又稱“冰雪帶”“鐵銹帶”)向西部、南部的“陽光地帶”遷移。
(2)造成上述人口遷移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東北部的五大湖區周圍資源枯竭,低價上漲,環境污染加重,許多工廠倒閉,大量工人失業,而西部、南部陽光充足,環境與歐美,基礎設施建設日趨完善,又發現了新的資源,新興產業和旅游業迅速發展。
環節三:鞏固提高
【答辯題目解析】
1.請簡述區域發展的再生階段。
【參考答案】
區域發展階段的四個階段(初期階段、成長階段、轉型階段和再生階段)從時間上,呈階段式遞進;從空間上,有一個由點到線再到面的過程。
再生階段
特點:通過采取措施,區域產生了新的增長活力。
區域發展措施:尋找新的發展空間,改變區域的產業結構,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區的投資環境。
人地關系:逐漸由緊張走向協調。
2.闡述“學習對構建開放地理課程”的意義。
【參考答案】
(1)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開放的社會、開放的課程,已經使學生的地理學習過程從過去的靜態變為報考,學習狀態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源泉從“單一課本”到“多種渠道”,知識視野從狹窄變為開闊。題目來源于考生回憶
(2)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開放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受條條框框約束,思想活躍、思路開闊、思維敏捷,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批判思維等得到充分舒展,創新性成果不斷涌現。盡管學生提出的新提法、新觀點、新方法、新思路,并不一定成熟,但顯現了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無窮魅力。
(3)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當地理課程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資源充足時,就比較容易滿足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
申明:本文真題及解析來源于網絡,僅供考生學習參考之用,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載233網校APP,可下載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免費注冊233網校會員,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資料包!點擊注冊>> |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