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醉翁事記》原文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嗚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單元導語
本單元所選課文,以寫景記游的古代散文為主。有的表達曠達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樂,有的抒發閑適之情。所記景色不同,寫作心境不同,卻都是感事抒懷、借景言情的名篇。學習本單元,要借助提示、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體會游記散文借景抒情的特點;要品味古詩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結合親身體驗加深理解。
課文導語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知州,自號“醉翁”,寄情山水,與民同樂,還寫出了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閱讀時要注意體會文中描寫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的寄托。
課后練習
一、朗讀并背誦全文。(注意文中連用的21個“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斷和舒緩語氣的作用,要讀出它的味道來。)
二、作者到底都在“樂”些什么呢?請仔細找一找,畫出有關的語句。說說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改寫《醉翁亭記》而成的一首詞,名為“瑞鶴仙”。你喜歡《醉翁亭記》還是這首詞?寫一段文字,簡要說出自己的想法。
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瑯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 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籌也。太守醉也,喧嘩眾賓歡也。況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太守樂其樂也。問當時太守為誰,醉翁是也。
學生情況
八年級,班額50人。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條件
教室配有多媒體設備,能夠演示PPT,播放視頻、音頻文件
問題:
19.請評析歐陽修《醉翁亭記》的語言特色,不少于200字。(20分)
20.根據上述材料,確定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并說明確定的依據。(20分)
21.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本篇課文的教學過程,簡要說明每個環節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25分)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