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小學兒童的感覺和知覺
識記: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是從現實中獲得感性認識的主動積極的活動形式。
領會:
1、小學兒童觀察能力的發展:
(1)認識“個別現象”階段。(幼兒)
(2)認識“空間聯系”階段。(小學低年級兒童)
(3)認識“因果關系”階段。(小學低中年級兒童)
(4)認識“對象總體”階段。(小學高年級兒童)
2、小學兒童觀察品質的特點:
(1)觀察的目的性不強。
(2)觀察的精確性不高。
(3)觀察不講順序。
(4)觀察的深刻性差。
應用:
小學兒童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力是智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智力發展的基礎。
觀察力的發展不是先天安排好的,而是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有目的、有意識的培養中發展起來的。要提高小學生的觀察能力,宜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要使兒童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
2、要使兒童具有相應的知識準備。
3、指導兒童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技能。
(1)加強觀察方向的引導。
(2)充分利用感官,勤與思考。
(3)觀察時要細致耐心,學會運用比較。
4、要重視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