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要點】(1)案例中的陳小軍老師行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違反教師行為規范要求教師“關愛學生”以及“教書育人”的規定。
(2)教師應當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3)教師應當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
(4)結合案例進行分析。
2、【答案要點】(1)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適齡兒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學校不得開除學生;適齡兒童少年因為身體狀況需要休學,要經鄉鎮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案例中某初三學生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在校生,學校應當依法保護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勸退”的方式,來侵犯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另外,今后如果因為學生學習差就將學生“勸退”,也不符合“依法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應當按照規定標準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第五條)“保證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質量要求”(第三十五條)、以及使學生“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第三條)等法律規定。關于材料中學生,有課堂自律差且干擾其他學生的行為,依據法律的規定,學校、教師首先應當批評教育,對學生負有教育的義務,不能簡單地將學生推出校門,更不能隨意勸退、開除學生。如果學生屢教不改,嚴重影響了教育教學秩序,可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的程序,將具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適齡少年轉送入專門的學校,繼續接受義務教育,并接受對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

文,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么?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籠罩薄霧、風平浪靜
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潮去時:漫天卷地、風嚎浪吼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大潮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涌、雄偉,去時的余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板書:籠罩白霧、風平浪靜)指導朗讀。(2)潮來了,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課文,進行畫批。2.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3.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
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1)作者是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墻”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并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后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4.課文中還能從哪兒看出錢塘江大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教師適時點撥:“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余波涌來,也使江面風嚎浪吼,江水平靜后,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嚎浪吼)
5.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么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江大潮有了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導游,你怎樣向不了解的游客介紹錢塘江大潮呢?
2.(放錄像)編導游詞,然后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三、寫作題答案
略
同類試題推薦: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