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由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的學習動機稱作( )。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直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2、“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啟發性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鞏固性原則
3、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階段是( )。

4、表現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階段是( )。
A.依從
B.認同
C.內化
D.堅定
5、強調成熟機制對人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 )。
A.弗洛伊德
B.威爾遜
C.格塞爾
D.皮亞杰
6、教師不直接將學習內容提供給學生,而是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去探究和發現新知識和問題的方法是( )。

7、《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學則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學”都是指( )。
A.教師
B.學校名稱
C.私塾 (*^__^*) 考試大…在線★考試中心
D.六藝
8、布魯納在教學上提倡( )。
A.指導法
B.討論法
C.發現法
D.接受法
9、教師教學和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材料是( )。
A.課程標準
B.課程計劃
C.教科書
D.教學指導書
10、認為動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個生物學的過程的觀點是( )。
A.神話起源說
B.心理起源說
C.生物起源說
D.勞動起源說
11、中國古代“內發論”的代表人物是( )。

12、教學計劃的中心問題是( )。
A.開設哪些科目
B.各門學科開設的順序
C.各門學科的教學時間
D.各門學科的教學方法
13、社會學派教育目的論的代表人物是( )。
A.盧梭
B.凱興斯坦納
C.涂爾干
D.沛·西能
14、由學習活動的社會意義或個人前途等原因引發的學習動機稱作( )。
A.遠景的間接性動機
B.社會性動機
C.直接性動機
D.志向性動機
15、1776年在德國柯尼斯堡大學開始教授教育學的學者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