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本題共24小題,每小題1分,共24分)
判斷下列命題正誤,請將正確的在題后的括號內打“√”號,錯誤的打“×”號。
1.普及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一定年齡兒童免費實施的某種程度的學校教育。( )
2.在學生學業評價中,信度體現了學業測驗的可靠程度。 ( )
3.學校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有各學科教學、課外活動、班主任工作等。 ( )
4.研究表明,適當的教育訓練可以加快各個認知發展階段轉化的速度。 ( )
5.學習所引起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是持久的。 ( )
6.正義感要求教師以公正不倚的態度來對待學生和處理各種人際關系。 ( )
7.榮譽感是教師因本職工作的偉大而感到光榮的一種道德情感。 ( )
8.教師道德修養就是提高教師的道德認識、陶冶道德情感、鍛煉意志、培養習慣的過程。( )
9.《全國教育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2010-2020年)提出的戰略目標是,到2020年,普通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基本具備專科以上學歷。 ( )
10.后定教育法規優先于先定教育法規是教育執法的一個原則。 ( )
11.學生的考試分數屬于學生的隱私,學校有權拒絕學生監護人了解其分數的要求。 ( )
12.不同層次教學目標之間構成了一個上下貫通的系列:教育目的→培養目標→教學目標→課程目標。 ( )
13.課堂對話是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生成“文本”和創造“意義”的過程。 ( )
14.教學語言技能是整個教學技能的核心。 ( )
15.行動研究是一種新的研究理念和類型,而不是一種研究方法。 ( )
16.教學反思最集中體現在積極驗證階段。 ( )
17.學生管理區別于其他管理的顯著特點是它的教育性。 ( )
18.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互動性重要他人的導向類型按照“家長→教師→同伴→不存在重要他人”的順序變化。 ( )
19.團隊成員的合理配置是創建高效團隊的關鍵步驟。 ( )
20.同輩群體中權威人物往往利用其權力對其他成員進行干涉。 ( )
21.教學方法是聯系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紐帶。 ( )
22.教學設計是一種“電腦式”的程序設計。 ( )
23.參觀法是把學生帶到自然和社會現實的環境中去觀察事物和現象的一種教學方法。( )
24.課外輔導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 )
四、簡答題(本題共6小題,每小題6分,共36分)
1.人民教師應具備的良好人格特征有哪些?
2.班級授課制的優點有哪些?
3.直觀教學中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4.教師幫助學生形成良好態度與品德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5.如何開展少先隊社區工作?
6.教學方法選擇的依據有哪些?
五、案例分析題(本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某市大橋小學的張老師任教18年,每年都堅持訂閱與教學有關的各種資料,仔細閱讀、不斷鉆研。近幾年她開設個人教學博客,與同行們分享教學心得和教學經驗,成為學校語文教學的領頭雁。她曾教過一位性格孤僻的女孩,經家訪張老師了解到孩子父母一直忙于生計,從小將孩子一人丟在家里,致使女孩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為了能讓她有所改變,下課時,張老師常常拉著她的手,帶她與同學一起做游戲;有空時,替她梳梳凌亂的頭發;天氣多變時,提醒她及時添加衣服;放假時,領她回家一同玩?!?,孩子的臉上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漸漸地融進了班集體這個大家庭。
試運用所學的教師職業道德知識對張老師的行為進行分析。
2.高老師在某小學擔任語文教師已經十幾年了。根據該校的管理規定,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必須在課前備課,編寫教案,并在每學期期末向學校上交教案。十幾年的時間里,高老師先后交給該小學教案48冊。這些教案都是高老師在參考別人教案的基礎上自己獨自創作的,且沒有留底稿。高老師多次要求該校返還其教案,該小學卻以找不到為由拒絕將教案返還給高老師。
請用所學教育法規知識對該小學的做法進行分析。
六、論述題(本題共2個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1.試聯系實際分析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含義及如何運用。
2.試結合實際分析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