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精析】A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現代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的是赫爾巴特。
2.【精析】A《學記》是罕見的世界教育思想遺產,也是我國出現的具有世界影響的教育文獻。
3.【精析】C培養什么樣的人,是由一定的社會政治制度決定的,體現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要求,社會的政治經濟制度不同,教育的目的也就不同。
4.【精析】A教育目的既是教育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育活動的結果;它既是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的依據,也是檢查和評價教育效果的標準要求。
5.【精析】B學校物質文化包括兩種表達方式:一是學校環境文化;二是設施文化。
6.【精析】A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后,工廠開始大量出現,迫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同時機器在生產中的大量運用,需要接受一定程度教育的勞動力,于是對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也就越來越強烈。
7.【精析】B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全面了解學生,是由班主任工作的性質決定的。
8.【精析】A 網絡教育是近年來涌現出來的新型教育,通過網絡媒介傳播教育文化。
9.【精析】B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發展學說認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便是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0.【精析】B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包括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和一定的研究能力。
11.【精析】B l3、14~16、17歲,只有三四年的時間屬于個體發展中的少年期,但在人生的過程中,這是一個身心變化劇烈的時期。有些心理學家也把這一時期稱為“危險期”或“心理斷乳期”。
12.【精析】D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計劃具備三個特征,即強制性、普遍性、基礎性,三者缺一不可。
13.【精析】A學生文化的特征主要有四個方面,分別為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互補性。
14.【精析】B“泰勒原理”的基本內容是圍繞四個基本問題討論展開的,這四個基本問題可歸納為“確定教育目標”、“選擇教育經驗”、“組織教育經驗”、“評價教育計劃”,根據這四個步驟來進行課程的編制。
15.【精析】C現代教育的發展逐漸與社會生產相結合,教育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主要力量,逐漸體現出生產性的特征。
二、填空題
16.教育規律
17.校風
18.凱洛夫
l9.人格特征
20.社會屬性
21.教學目標
22.鞏固課
23.助產術
24.政治經濟制度
25.成熟
26.學校系統
27.赫爾巴特
28.制度文化
29.質量標準
30.受教育權
31.民主平等
32.本文部分
33.講解
34.京師同文館
35.擇業指導
三、簡答題
36.(1)教育的終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37.(1)科學技術能夠改變教育者的觀念;
(2)科學技術能夠影響受教育者的數量和教育質量;(3)科學技術能夠影響教育的內容、方法;
(4)科學技術影響教育技術。
38.(1)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2)素質教育是全面發展的教育,它強調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為重點的教育。
39.(1)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3)結構合理;(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教態從容自如。
40.(1)學生的知、情、意、形諸因素統一發展的規律;(2)學生在活動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規律;
(3)學生思想內部矛盾轉化規律;
(4)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長期性和反復性規律。
四、論述題
41.【參考答案】(1)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專業自主意識的提升;(2)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
(3)校本課程開發增強教師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4)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研究意識和能力的提升;(5)校本課程開發促進教師反思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42.【參考答案】我認為該市教育局的規定除了進一步規范基礎教育的辦學,避免教育偏
離它的軌道,成為變相教育之外,這個規定也促進了全面發展教育目的的實現。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發展教育由德、智、體、美、勞動技術教育等五部分組成。在新技術革命的挑戰面前,注重智力發展是當代世界各國教育的共同趨勢。奧賽正是發展學生的智力,用知識的精華去武裝學生,迎合教育的趨勢。但許多人卻一味地為了奧賽。只注重去發展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他四育的發展,厚此薄彼,有所偏廢。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只知道競賽,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
臨考沖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