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分為選擇題,1頁至2頁,第二部分分為非選擇題,3頁至6頁,共6頁;選擇題40分,非選擇題60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4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不得分。)
1.中國古代就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這種啟發之說,提出這一思想的是( )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了《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 )
A.道德品質
B.健壯體魄
C.實踐能力
D.創造能力
3.《學記》中提出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體現了教學的( )
A.直觀性原則
B.鞏固性原則
C.啟發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4.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備課
B.上課
C.練習復習
D.考試
5.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回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得或鞏固知識的方法叫做( )
A.講授法
B.談話法
C.討論法
D.實驗法
6.教師的教育專業素養除要求具有先進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還要求具有一定的( )
A.研究能力
B.學習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從課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課程分為工具性課程、知識性課程、技能性課程和( )
A.程序性課程
B.練習性課程
C.地方性課程
D.實踐性課程
8.班主任的領導方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權威型、放任型和( )
A.專政型
B.指導型
C.民主型
D.溺愛型
9.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幾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
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風是學校中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種文化的統一體?( )
A.社會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學業評價是指根據測驗分數、觀察和報告,對被測驗者的行為、作業的優點或價值作出( )
A.判斷
B.診斷
C.評定
D.評分
12.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內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 )
A.人生觀教育
B.價值觀教育
C.素質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其特殊性表現在認識的間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 )
A.有差異性的認識
B.有個性的認識
C.有領導的認識
D.有基本的認識
14.20世紀以后的教育特點有:教育的終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 )
A.個性化
B.教育技術的現代化
C.個別化
D.教育權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對整個教育工作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 )
A.評價作用
B.選拔作用
C.決定作用
D.主導作用
16.教師要具有符合時代特征的學生觀。這就要求教師正確理解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系,全體發展與個體發展的關系以及( )
A.智力發展與創造力發展的關系
B.現實發展與未來發展的關系
C.智力發展與體力發展的關系
D.思想發展與心理發展的關系
17.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指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是( )
A.保證學生身心的正常發展
B.保證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
C.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D.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是( )
A.了解和研究學生
B.教好與管好學生
C.估好個別教育工作
D.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9.教師不得因為各種理由隨意對學生進行搜查,不得對學生關禁閉。否則就侵犯了學生的( )
A.名譽權
B.人身自由權
C.受教育權
D.人格尊嚴權
20.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征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這就是身心發展的( )
A.順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補性
D.階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