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A 2.A 3. D 4. A 5.B 6.A 7.D 8.C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二、填空題 (每空1分,共20分)
1.人 2.可操作 層次 3.少年 4.情感 理想 5.單一 綜合
6.課文 7.整體性 遷移性 8.教學目的 基本準則 9.教學方法
10.中心 11.目標 身心發展 12.情感 13.班主任 目標體系
三、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30分)
1.(1)教育能實現科學知識的再生產。
(2)教育推進科學的體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學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進科學技術研究的功能。
2.(1)確定評價對象。
(2)設計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
(3)運用評價工具廣泛地收集課程系統的信息。
(4)處理評價資料。
(5)作出評價結論。
3. (1)政治課與其他學科教學。
(2)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
(3)勞動。
(4)共青團活動。
(5)班主任工作。
4.(1)國家的教育目的。
(2)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
(3)學校各門課程的目標。
(4)教師的教學目標。
5.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基本要求:
(1)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水平,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
(2)重視、組織好各種復習,克服遺忘。
(3)加強平時以鞏固教學為目的的教學訓練,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6.(1)保持兒童的好奇心;
(2)解除兒童對錯誤的恐懼心;
(3)鼓勵面對現實的認知,也鼓勵幻想;
(4)鼓勵和有創造性的人接觸;
(5)鼓勵多樣性和個性:
(6)鼓勵個人的首創性;
(7)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創造潛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