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20分)
1.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包括學生、教師、________、________和教學環境。
2.實驗法的兩種主要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者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稱之為________。
4.知識獲得的途徑主要有兩個,它們是________和________。
5.兒童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________和________三個方面。
6.動機有激活、________和 三個基本功能。
7.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項成就行為的主要判斷稱為________。
8.心理發展有________、定向性與順序性、________。
9.在課堂內的師生交往類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多向交往類型。
10.現有的心理評估手段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兩種參考架構的基礎上制定的。
11.嘗試錯誤學習的基本規律是效果律、________和________。
三、簡答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1.簡述性格差異的教學含義。
2.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
3. 簡述教學設計的內容和程序。
4.簡述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5.簡述智力與創造性的關系。
四、論述題(10分)
前蘇聯心理學家施巴林斯基做過一個實驗,他把進修班學員分為四組,請一位副教授分別向他們作關于“阿爾及利亞學校教育情況”的講演。講演者每次穿一樣的衣服,用同樣的講稿、有相同的教態,但在第一組以副教授的身份出現,在第二組以“中學教師”身份出現,在第三組以參加過阿爾及利亞國際賽“運動員”的身份出現,在第四組以“保健工作者”的身份出現,發現效果有明顯的差異。第三、四組的學員反映講演者語言貧乏、內容枯燥無味,教態沉不住氣,甚至有人埋怨“白浪費時間”,而第一組學員卻普遍地給予好評,認為講演者“學識淵博,對問題及其特點研究得很細致”,而且語言生動活潑、教態落落大方,因而感到頗有收獲。
請你回答:1、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2、這個實驗對你有什么啟示?
參考答案請見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