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網校小編給大家分享一篇中藥記憶歌訣,包括中藥藥性之最、中藥藥性歌、中藥藥效歌、諸病主治藥歌、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等歌訣,非常實用,建議收藏。
百味中藥功效相似與差異的介紹:
一、山楂、神曲、麥芽:共性為消食化積;差異為山楂主消肉食、并有行氣散瘀的作用,神曲主助金石藥的消化、并略兼帶解表之功,麥芽主消米面一切諸果食積、并有回乳及一定疏肝的作用。
二、澤瀉、澤蘭、澤漆:共性為利水;差異為澤瀉主泄相火,澤蘭主活血化瘀、通經消腫,澤漆主化痰止咳、散結。
三、茯苓、赤茯苓、茯神:共性為利水滲濕、健脾安神;差異為茯苓主偏于健脾安神,赤茯苓主健脾安神力弱、但能瀉熱行水、治膀胱濕熱、濕熱白帶尤佳,茯神主專供安神、其他作用弱。
四、鹿角、鹿角膠、房角霜:共性為溫補腎陽;差異為鹿角主可作為鹿茸的替代品、并有活血散瘀消腫功能,鹿角膠主益精血、并有止血作用,房角霜主收斂止血、還可治瘡瘍久不愈合的功能。
五、生首烏、制首烏、首烏藤:共性為補血;差異為生首烏主潤腸通便、解毒、截瘧、補血弱,制首烏主補益精血、固照用烏發,首烏藤主養心安神、且具祛風通絡的作用。
六、大青葉、板藍根、青黛:共性為清熱解毒、涼血功能;差異為大青葉主消斑,板藍根主利咽,青黛主消斑、清肝瀉火。
七、附子、肉桂、干姜:共性為散寒止痛、治脾胃虛寒的胃脘痛、食少便溏;差異為附子主回陽救逆、補火助陽、下溫腎陽、中溫脾陽,肉桂主補火助陽、并有溫經通脈的作用,干姜主回陽、且溫肺化痰。
八、乳香、沒藥:共性為活血止痛、消腫生肌;差異為乳香主兼行氣,沒藥主偏于散瘀。
九、龍骨、牡蠣:共性為平肝清潛陽、固澀收斂;差異為龍骨主鎮驚,牡蠣主軟堅散結。
十、黃芩、黃連、黃柏:共性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差異為黃芩主清上現熱為主、亦清肝火并兼有止血安胎,黃連主清中焦相火為主、亦清心火及肝火、并善治濕熱痢疾,黃柏主清下相火為主、退虛熱、止帶、治濕疹、濕瘡。
十一、龜板、鱉甲:共性為滋陰潛陽、退虛熱;差異為龜板主固經止血、益腎健骨、養心補心,鱉甲主軟堅散結。
十二、川貝、浙貝:共性為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差異為川貝主清肺止咳、虛勞久咳、化痰散結,浙貝主開郁散結見常、還用于外咸風熱、痰熱咳喘、痰火熱毒壅結。
十三、三棱、文術:共性為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三棱主偏入血分、破血之功做強于文術,文術主偏入氣分、破氣之功優于三棱。
十四、麥芽、谷芽:共性為消食化積;差異為麥芽主回乳消脹、還有疏肝的作用、用于肝胃不和納呆最佳,谷芽主消食作用咬麥芽緩、用于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尤為適宜。
十五、草豆蔻、白豆蔻:共性為溫中、行氣、止嘔;草豆蔻主化濕、常配藿香之類,白豆蔻主燥濕、常配白術之類。
十六、紅花、藏紅花:共性為活血通經;差異為紅花主祛瘀止痛,藏紅花主涼血止痛、可治溫病熱入營血引起的斑疹暗紫。
十七、大薊、小薊:共性為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腫;差異為大薊主還具有降壓利提退黃的作用,小薊功似大薊而力弱、且有利尿的作用、善治血淋尿血。
十八、天冬、麥冬:共性為養陰潤肺、清火生津;差異為天冬主清心火、益胃除煩,麥冬主清相火、還治腸燥便秘。
十九、黃連、胡黃連:共性為清濕熱;黃連主瀉火解毒、即清實熱,胡黃連主清虛熱、除疳熱。
二十、柴胡、銀柴胡:共性為退熱;差異為柴胡主外咸發熱、且有疏肝解郁、升陽舉陷、清膽截瘧之功,銀柴胡主退虛熱或疳積發熱。
注冊有禮!現加入233藥師備考軍團可領取新人大禮包(600元優惠券+全科學習資料),點此查看>>
備考推薦:
通關指導:2019執業藥師零基礎過全科方案,送精編習題手冊(電子版)+考前三次摸底測試+2套押題,立即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