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的研究歷史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ChristianGottfriedEhrenberg,1795-1876)在1828年提出,用來指代某種細菌。···[詳細]
-
20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的細胞壁
細胞壁厚度因細菌不同而異,一般為15-30nm.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構成雙糖單元,以β-1,4糖苷鍵連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詳細]
-
20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的細胞膜
是典型的單位膜結構,厚約8~10nm,外側緊貼細胞壁,某些革蘭氏陰性菌還具有細胞外膜。通常不形成內膜系統,除核糖體外,沒有其它類似真核細胞的細胞器,呼吸和光···[詳細]
-
20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的分類
細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類。細菌具有不同的形狀。大部分細菌是如下三類:桿菌是棒狀;球菌是球形(例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另一類,弧菌,是逗號形···[詳細]
-
20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的形態分類
(一)細菌的測量單位 微米 (二)細菌的形態 分為球菌、桿菌和螺形菌三種形態。來源:考試大 1.球菌包括球形、腎形、豆狀、矛頭狀等多種,直徑···[詳細]
-
20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基本結構的構成
細菌基本結構的構成如下: 1.細胞壁:細胞壁為包繞在細胞膜外的膜狀結構,厚l0~80納米,其組成較復雜,因不同細菌而異,主要成分為肽聚糖等,其主要功能···[詳細]
-
細菌胞質內與醫學有關的重要結構與意義
細菌胞質內與醫學有關的重要結構與意義如下: 與醫學有關的細胞質內的亞結構主要有核質、核糖體、質粒及胞質顆粒。 1.核質:核質又稱擬核,由裸露的雙···[詳細]
-
細菌在液體和固體培養基中的生長現象
1.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現象液體培養基主要用于細菌的增菌。細菌在液體培養基中生長繁殖,表現為液體變混濁,表面形成菌膜,培養管的底部形成沉淀物。 ···[詳細]
-
09年西藥師輔導:細菌人工培養在醫學中應用
細菌人工培養在醫學中應用廣泛:①在臨床上用于細菌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學診斷,并可進一步鑒定及深入研究致病菌的生物學性狀、遺傳變異、耐藥性及致病性等;②根據致病菌···[詳細]
-
白喉棒狀桿菌的微生物學檢查和防治原則
1.微生物學檢查包括病原菌的分離和毒力鑒定。從咽部采集標本,用革蘭氏染色、亞甲藍染色或奈瑟氏染色后鏡檢,同時接種于呂氏血清斜面和亞碲酸鉀鑒別培養基,后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