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亞類 留鉀利尿劑
留鉀利尿劑的藥理作用與臨床評價(2015年A型題、B型題,2017年B型題,共3分)
(一)作用機制及特點
留鉀利尿劑為低效利尿劑,能夠減少K+排出。它可分為兩類,一類為醛固酮(鹽皮質激素)受體阻斷劑(如螺內酯),另一類為腎小管上皮細胞 Na+通道抑制劑(如氨苯蝶啶、阿米洛利)。
作用特點:
1.醛固酮受體阻斷劑
螺內酯是醛固酮的競爭性拮抗藥。利尿作用弱,起效緩慢而持久;僅在體內有醛固酮存在時才發揮作用。尤其適合醛固酮增高癥的患者,治療與醛固酮升高有關的頑固性水腫,對肝硬化和腎病綜合征水腫患者較為有效。
依普利酮也是醛固酮受體阻斷劑,對醛固酮受體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對腎上腺糖皮質激素、黃體酮和雄激素受體的親和性較低,克服了螺內酯的促孕和抗雄激素等副作用。
2.腎小管上皮細胞鈉離子通道抑制劑
(1)阿米洛利為保鉀利尿劑作用最強的藥物。在高濃度時,可能抑制 H+和Ca2+的排泄。
(2)氨苯蝶啶在肝臟代謝,但其活性形式及代謝物從腎臟排泄,半衰期比阿米洛利短,每天需多次給藥。
(二)典型的不良反應
1.十分常見高鉀血癥,首發表現是心律失常。
2.長期服用致性激素異常:男性乳房發育、陽痿、性功能減退;女性乳房脹痛、聲音變粗、毛發增多、月經失調、性功能下降。
3.長期或大劑量服用:行走不協調、頭痛、嗜睡、昏睡、精神錯亂。
(三)禁忌癥
1.高鉀血癥者(>5.5mmol/L)。
2.依普利酮禁用于伴有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高血壓)患者。
3.氨苯蝶啶禁用于嚴重肝病患者。
留鉀利尿劑的用藥監護
(一)監護可能出現的電解質紊亂
(1)應用留鉀利尿劑可能發生高鉀血癥及代謝性酸中毒,尤其在鉀排泄紊亂或使用大劑量 ACEI、ARB 患者中更為常見。
(2)由于具有激素樣結構,螺內酯可致男性乳腺發育、男性性功能障礙、性欲減低、多毛癥及女性月經周期紊亂、乳房增大等。
(3)留鉀利尿劑應避免用于急性腎衰竭者,對腎功能障礙的患者也應慎用,并注意監測患者的血肌酐水平。
(4)螺內酯不能用于高血鉀和腎損傷者。
(5)避免迸食富含鉀的食物,如橙汁、蘋果、無花果、香蕉或李子;不要食用含鉀的鹽代用品,忌用葡萄柚汁、酒精。
(二)給藥宜個體化
給藥應個體化,螺內酯應從最小有效劑量開始使用,以減少電解質紊亂等副作用的發生。如一日服藥 1次,應于晨起服藥,以免夜間排尿次數增多。同時應于進食時或餐后服藥,以減少胃腸道反應,并可能提高本品的生物利用度。
留鉀利尿劑的主要藥品
螺內酯
【適應證】用于:(1)水腫性疾病,與其他利尿劑合用治療充血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腎性水腫等水腫性疾病,其目的在于糾正上述疾病時伴發的繼發性醛固酮分泌增多,并對抗其他利尿劑的排鉀作用。也用于特發性水腫的治療。(2)作為治療高血壓的輔助藥物。 (3)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的診斷和治療。 (4)與噻嗪類利尿劑合用,增強利尿效應和預防低鉀血癥。
氨苯蝶啶
【適應證】用于慢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腎病綜合征、糖皮質激素治療過程中發生的水鈉潴留,特發性水腫,亦用于對氫氯噻嗪或螺內酯無效者。
阿米洛利
【適應證】用于治療水腫性疾病,亦可用于準治性低鉀血癥的輔助治療。
第四亞類 碳酸酐酶抑制劑
考點:碳酸酐酶抑制劑(2015年B型題,2017年B型題,共2分)
(一)機制及特點
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劑,其在化學結構上有磺酰胺(SO2NH)基團,屬于磺胺類化合物。其利尿機制是通過作用于近曲小管前段的上皮細胞,抑制細胞內碳酸酐酶,降低細胞內氫離子的產生,減少向管腔的分泌。碳酸酐酶的功能被抑制時,Na+、H20 與重碳酸鹽排出增加,產生利尿作用,排出堿性尿。
作用特點:(1)利尿作用極弱;(2)眼內各組織(睫狀體、視網膜、晶體)均有碳酸酐酶的分布,患青光眼時,本品可抑制睫狀體上皮細胞的碳酸酐酶活性,通過減少房水生成來降低眼壓。主要用于治療青光眼減少房水的生成,降低眼內壓,對多種類型的青光眼有效,是乙酰唑胺應用最廣的適應證。
(二)禁忌證
腎衰竭、腎結石、代謝性酸中毒、嚴重肝硬化的患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