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半衰期長短的是( c )。
A.生物利用度
B.血漿蛋白結合率
C.消除速率常數
D.劑量
E.吸收速度
弱堿性藥物在堿性環境中( b )。
A.解離度大
B.解離度小
C.極性大
D.極性小
E.脂溶性大
某藥的半衰期為12小時,若每隔12小時給藥一次,達到穩態血藥濃度的時間是( d )。
A.30小時
B.35小時
C.80小時
D.60小時
E.100小時
藥物在血漿中主要與下列哪種蛋白結合( a )。
A.白蛋白
B.血紅蛋白
C.糖蛋白
D.脂蛋白
E.球蛋白
藥物與受體結合后,激動或阻斷受體取決于藥物的( b )。
A.效應強度
B.內在活性
C.親和力
D.脂溶性
E.解離常數
與藥物的藥理作用和劑量無關的反應是( a )。
A.變態反應
B.特異質反應
C.副作用
D.毒性反應
E.后遺效應
關于藥物在體內轉化的敘述錯誤的是( c )。
A.生物轉化是藥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
B.主要的氧化酶是細胞色素P450酶
C.P450酶對底物具有高度的選擇性
D.有些藥物可抑制肝藥酶的活性
E.P450酶的活性個體差異較大
藥物在體內作用起效的快慢取決于( a )。
A.藥物的吸收速度
B.藥物的首關消除
C.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D.藥物的分布速度
E.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
長期服用可樂定后突然停藥,次日血壓劇烈回升屬于( c )。
A.變態反應
B.特異質反應
C.停藥反應
D.后遺效應
E.快速耐受性
與受體既有親和力又有內在活性的是( b )。
A.拮抗劑
B.激動劑
C.部分激動劑
D.非競爭性拮抗劑
E.競爭性拮抗劑
對某藥產生耐受后,對另一藥物的反應性也降低是( d )。
A.耐受性
B.耐藥性
C.快速耐受性
D.交叉耐受性
E.生理依賴性
長期反復用藥,一旦停藥即出現戒斷癥狀的是( e )。
A.耐受性
B.耐藥性
C.快速耐受性
D.交叉耐受性
E.生理依賴性
關于t1/2的敘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b )。
A.是臨床制定給藥方案的主要依據
B.指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的量
C.指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的時間
D.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的藥物,t1/2=0.693/K
E.反映藥物在體內消除的快慢
某藥口服劑量為0.5mg/kg,每隔一個半衰期給藥一次時,欲要迅速達到穩態濃度,首劑應服( c )。
A.0.5mg/kg
B.0.75mg/kg
C.1.00mg/kg
D.1.5mg/kg
E.2.00mg/kg
感染病人給予抗生素殺滅體內病原微生物的是( d )。
A.全身治療
B.對癥治療
C.局部治療
D.對因治療
E.補充治療
弱堿性藥物在酸性環境中( a )。
A.解離度大
B.解離度小
C.極性大
D.極性小
E.脂溶性大
藥物的肝腸循環影響了藥物在體內的( d )。
A.起效快慢
B.代謝快慢
C.生物利用度
D.作用持續時間
E.與血漿蛋白結合
磺胺等藥物在某些人產生的溶血性貧血屬于( b )。
A.變態反應
B.特異質反應
C.停藥反應
D.后遺效應
E.快速耐受性
藥物的安全范圍是指( e )。
A.最小有效量與最小致死量之間的距離
B.最小有效量與極量之間的距離
C.最小中毒量與最小有效量之間的距離
D.有效劑量的范圍
E.TD5與ED95之間的距離
易化擴散的特點是( a )。
A.不耗能,不逆濃度差,特異性較高,有競爭性抑制現象
B.不耗能,不逆濃度差,特異性不高,有競爭性抑制現象
C.不耗能,不逆濃度差,特異性不高,無競爭性抑制現象
D.耗能,逆濃度差,特異性高,有競爭性抑制現象
E.耗能,逆濃度差,特異性不高,無競爭性抑制現象
連續用藥后機體對藥物的反應性降低是( a )。
A.耐受性
B.耐藥性
C.快速耐受性
D.交叉耐受性
E.生理依賴性
藥物的半數有效量(ED50)是指( d )
A.引起50%動物死亡的劑量
B.達到50%有效血藥濃度的劑量
C.與50%受體結合的劑量
D.產生50%最大效應時的劑量
E.引起50%動物中毒的劑量
達到最大的治療作用但尚未引起毒性反應的劑量的是(b )。
A.最小有效量
B.極量
C.半數中毒量
D.治療量
E.最小中毒量
血藥濃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時間是( e )。
A.潛伏期
B.持續期
C.失效期
D.殘留期
E.消除半衰期
連續服用麻黃堿數次后藥效即降低屬于( e )。
A.變態反應
B.特異質反應
C.停藥反應
D.后遺效應
E.快速耐受性
短時間內反復用藥數次后即藥效遞減直至消失的是( c )。
A.耐受性
B.耐藥性
C.快速耐受性
D.交叉耐受性
E.生理依賴性
丙磺舒與青霉素合用可增強青霉素的療效,其原因是( d )。
A.延緩抗藥性產生
B.在殺菌作用上有協同作用
C.對細菌代謝有雙重阻斷作用
D.競爭性抑制青霉素自腎小管的分泌
E.促進腎小管對青霉素的再吸收
可引起特異質反應的藥物有( abcde )。
A.琥珀膽堿
B.磺胺類藥物
C.對乙酰氨基酚
D.伯氨喹啉
E.阿司匹林
有關藥峰濃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be )。
A.指藥物經血管外給藥吸收后的血藥濃度的最大值
B.是反應藥物吸收速度的重要指標
C.是反應藥物消除速度的重要指標
D.是反應藥物在組織內分布速度的重要指標
E.常被用于制劑的質量評價
首關消除效應包括( bd )。
A.胃酸對藥物的破壞
B.肝臟對藥物的代謝
C.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
D.胃腸粘膜對藥物的滅活
E.腎臟對藥物的排泄
舌下給藥的特點是( abe )。
A.可避免肝腸循環
B.可避免胃酸破壞
C.吸收后首先隨血流進入肝臟
D.吸收極慢
E.可避免首關效應
影響藥物在組織中分布的因素有(abce )。
A.藥物的理化性質
B.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
C.體液的pH值
D.藥物的生物利用度
E.機體的生理屏障
能誘導肝藥酶的藥物是( abcd )。
A.苯巴比妥
B.卡馬西平
C.利福平
D.苯妥英鈉
E.別嘌醇
屬于“量反應”的指標有(ade )。
A.心率增減的次數
B.死亡或生存的動物數
C.驚厥和不驚厥的個數
D.血壓長降的千帕數
E.尿量增減的毫升數
下列哪些藥物具有明顯的首關消除( abde )。
A.普萘洛爾
B.利多卡因
C.卡馬西平
D.硝酸甘油
E.嗎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