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藥品不良反應的分類
1.藥品不良反應的傳統分類
2.根據藥品不良反應的性質分類
①副作用:正常用法用量
②毒性作用:藥物劑量過大或體內蓄積過多,造成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如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等具有的耳毒性。
③后遺效應: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低至最低有效濃度以下時仍殘存的藥理效應。如服用苯二氮卓類鎮靜催眠藥后,在次晨仍有乏力、困倦等“宿醉”現象。
④首劑效應:哌唑嗪按常規劑量開始治療??芍卵獕后E降
⑤繼發性反應:“二重感染”
⑥停藥反應:“反跳反應”
⑦依賴性:阿片類、可卡因、大麻及某些精神藥物
⑧變態反應:“過敏反應”,免疫反應
⑨特異質反應:遺傳異常,一般是體內缺少某種酶。如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貧血。
⑩特殊毒性:致癌、致畸、致突變
考點:藥源性疾病分類
1.按病因學分類:量相關的藥源性疾病(A型藥品不良反應)、劑量不相關的藥源性疾病(B型藥品不良反應)。
2.按病理學分類:功能性改變的藥源性疾病、器質性改變的藥源性疾病。
3.按量-效關系分類:量-效關系密切型(A型)、量-效關系不密切型(B型)、長期用藥致病性、藥物后效應型。
4.按給藥劑量及用藥方法分類:與劑量有關的反應、與劑量無關的反應、與用藥方法有關的反應。
5.按藥理作用及致病機制分類:由藥物的藥理作用增強或毒副作用所致、意外特異性藥源性疾病、由于藥物相互作用所致、由于藥物的雜質、異常性及污染所致。
考點:藥物流行病學主要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藥物流行病學研究的起點。包括病例報告、生態學研究、橫斷面調查。
2.分析性研究
①隊列研究(定群研究):是否暴露于藥物
②病例對照研究:有病與無病
3.實驗性研究(隨機分配原則):實驗組、對照組
考點:阿片類藥物的依賴性治療
①美沙酮替代治療
②可樂定治療
③東莨菪堿綜合戒毒法:不僅可控制戒斷癥狀,還可促進毒品的排泄
④預防復吸:納曲酮,長效阿片受體阻斷藥
⑤心理干預和其他療法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