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滑腸致瀉去油制霜;2.配伍炮制轉變或緩和;3.辛散解表辛散止咳平喘;4.炒麩炒蜜炙;5.活血化瘀止血清熱解毒補中益氣;6.化痰止咳潤肺止咳協同;7.制劑調劑煅煅淬砂燙;8.發汗止汗;9.沙土雜質蘆頭粗皮頭足;10.有機酸無機酸鞣酸鹽草酸鹽醋酸復鹽;11.檳榔堿季銨類生物堿少泡多潤;12.還原劑氧鞣紅;13,油樹脂膠樹脂油膠樹脂;14.巴豆白扁豆蓖麻子;15.碳酸鋅氧化鋅。
二、選擇題
(一)A型題
1.C;2.B;3.B;4.E;5.E;6.B;7.D
(二)X型題
8.B、C、D、E;9.B、D、E;10.A、C、E;11.B、C、D;12.C、D、E;13.A、B、C、D、E;14.A、D;15.B、C;16.A、 C、D、E;17.B、C;18.A、C、E;19.C、E;20.A、B;21. A、B、C、D、E;22.A、B、C、D、E;23.A、C;24.B、C、D
三、改錯題
1. X應改為:許多藥物,根據中醫臨床觀察,發現生、熟作用有別,故有“補湯宜用熟,瀉藥不嫌生”之說。
2.X應改為:現代“逢子必炒”的根據和用意出自《醫宗粹言》。
3.X應改為:大黃酒制后能引藥上行,能在上焦產生清降熱邪的作用。
四、簡答題
1.生物堿是一類含氮的有機化合物,游離生物堿一般不溶或難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機溶劑,亦可溶于酸水(形成鹽),大多數生物堿鹽類則可溶于水,難溶或不溶于有機媒,所以常用酒,醋等作為炮制輔料。大多數生物堿不溶于水,但有些小分子生物堿如檳榔堿易溶于水,一些季銨類生物堿如小檗堿也能溶于水,在炮制過程中如用水洗、水浸等操作時,應盡量減少與水接觸L…在切制這糞藥材時,宜采取少泡多潤的原則-盡量減少在切片浸泡過程中生物-堿的損失,以免影響療效。各種生物堿都有不同的耐熱性。高溫情況下某些生物堿不穩定,可產生水解、分解等變化。炮制常用煮、蒸、炒、燙、煅、炙等方法,改變生物堿的結構,以達到解毒、增效的目的。有些藥物,如石榴皮、龍膽草、山豆根等,其中所含生物堿遇熱活性降低,而所含生物堿又是有效物質,因而炮制過程中盡量減少熱處理過程,以生用為宜。
2.苷的溶解性能,常無明顯的規律,一般易溶于水或乙醇中,有些苷也易溶于氯仿和乙酸乙酯,但難溶于乙醚和苯。溶解度還受糖分子數目和苷元上極性基團的影響,若糖分子多,苷元上極性基因多,則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反之,在水中的溶解度就小。酒作為炮制常用輔料,可提高含苷藥物的溶解度,而增強療效。由于苷類成分易溶于水,故中藥在炮制過程中用水處理時盡量少泡多潤,以免苷類物質溶于水而流失或發生水解而減少。含苷類成分的藥物往往在不同細胞中含有相應的分解酶,在一定溫度和濕度條件下可被相應的酶所水解,從而使有效成分減少,影響療效。花類藥物所含的花色苷也可因酶的作用而變色脫瓣,所以含苷類藥物常用炒、蒸、烘、蟬或曝曬的方法破壞或抑制酶的活性,以保證藥物有效物質免受酶解,保存藥效。苷類成分在酸性條件下容易水解,不但減低了苷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復雜性,因此,炮制時除醫療上有專門要求外,一般少用或不用醋處理。在生產過程中,有機酸會被水或醇溶出,使水呈酸性,促進苷的水解,應加以注意。
3.揮發油是水蒸氣蒸餾所得到的揮發性油狀成分的總稱。揮發油大多數具有芳香性,在常溫下可以自行揮發而不留任何油跡。很早以前,人們就指出,有揮發性的香氣物質要盡量少加熱或不加熱,凡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應及時加工處理,干燥宜陰干,加水處理宜“搶水洗”,以免揮發油損失,加熱處理尤須注意。但也有些藥物需要通過炮制以減少或除去揮發油,以達到醫療的需要。又如蒼術的炮制,蒼術含揮發油較多,故應根據臨床不同要求,相應選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炮制。藥物經炮制后,不僅使揮發油的含量發生變化,有的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如顏色加深,折光率增大,有的產生新的成分,有的還可改變藥理作用。揮發油在植物體內,多數是以游離狀態存在,有的則以結合狀態存在,對游離狀態存在的薄荷、荊芥等宜在采收后或噴潤后迅速加工切制,不宜帶水堆積久放,以免發酵變質,影響質量;但對結合狀態存在的厚樸、鳶尾等宜經堆積發酵后香氣才能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