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機械自管理部門至工地或一個工地到另一工地的運雜費,不包括在額定中。加油及油料過濾的損耗和由變電設備至機械之間的輸電線路電力損失,在編制定額的動辦消耗量時應予以考慮。
52、機械定額基價是不變費用和可變費用的合計數。僅供參考比較之用,不作為編制概算、預算的依據。
53、機械折舊費的計算:
機械預算價格×(1-殘值率)
臺班折舊費=
耐用總臺班
殘值率:一般2%-5%,運輸機械2%,特大型機械3%,中小型4%,掘進機5%
耐用總臺班:機械設備從開始投入使用至報廢前所使用的總臺班數。
耐用總臺班=年工作臺班×工作年限
大修理間隔臺班:從開始投入使用至第一次大修或上次大修至下次大修止的使用臺班數。 大修理間隔臺班=耐用總臺班÷使用周期
使用周期:即大修理周期,是指機械在正常施工作業條件下,在其壽命期內,按規定的大修理次數劃分的工作周期數。 使用周期=大修理次數+1(最后一次免修)
54、臺班大修理費=大修理一次費用×(使用周期-1)/耐用總臺班
K=典型機械臺班經常修理費測算值/典型機械臺班大修理費測算值
臺班經常修理費=臺班大修理費×K
55、公路工程估算、概算、編制辦法的作用:管理和投標報價的重要參考。
56、人工費預算單價是由基本工資、工資性補貼、生產工人輔助工資和職工福利費組成。基本工資是指基本工資、流動施工津貼和勞保、養老、醫保、住房公積金等;工資性補貼是指物價補貼、煤、燃氣補貼、交通補貼、地方補貼等;生產工作輔助工資是指年有效施工天數以外非作業天數的工資,包括開會、學習、探親、休假期間的工資;職工福利是指按國家規定和標準計提的職工福利費。(沒社保?即不含退休金)
57、材料預算價格是由材料原價、運雜費、場外運輸損耗(場內運輸損耗計入定額中)、采購及倉庫保管費組成。
材料預算價格=(材料原價+運雜費)×(1+場外運輸損耗率)×(1+采購及保管費率)-包裝回收價值
58、自采材料按定額中開采單價加輔助生產間接費和礦產資源稅(如有)計算工。輔助生產間接費按人工費的5%計。并入材料預算單價內構成材料費,不直接出現在估(概、預)算中。
59、運雜費:施工單位自辦運輸,單程運距15km以上按當地運輸部門規定的統一運價計算運費;5-15km的同前,若交通不便可加50%運費;5km以內及人力場外運輸按預算定額計算運費,其中人力裝卸和運輸另按人工費加計輔助生產間接費。
60、自發電力時電單價A=0.24K/N K:發電機組臺班單價 N發電機組的總功率
61、工程造價信息是一切有關工程造價的特征、狀態及其變動的消息的組合。
工程造價信息的特點:區域性、多樣性、專業性、系統性、動態性、季節性。
對工程造價信息分類的原則:穩定性、兼容性、可擴展性、綜合實用性。
62、工程造價信息的分類:
按管理組織的角度來分: 系統化造價信息 和 非系統造價化信息
按形式來分: 文件式造價信息 和 非文件式造價信息
按傳遞方向來分: 橫向傳遞的造價信息 和 縱向傳遞的造價信息
按反映方面來分: 宏觀造價信息 和 微觀造價信息
按時態來分: 過去的造價信息、現在的造價信息和未來的造價信息
按穩定程度分: 固定造價信息 和 流動造價信息
63、工程造價信息包括的主要內容:價格信息、指數信息、已完工程信息。價格信息包括人工價格信息、材料價格信息和機械價格信息。
64、工程造價資料分類:
①按不同公路等級劃分,并分列出其包含的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
②按不同階段來劃分: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初步設計概算、施工圖預算、工程量清單、工程結算、竣工決算;
③按組成特點劃分:建設項目、單項工程和單位工程造價資料,同時包括有關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的分部分項工程造價資料。
65、工程造價資料積累包括量和價。
66、指數是用來統計研究社會經濟現象數量變化幅度和趨勢的一種特有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廣義指數反映社會經濟現象變動與差異程度的相對數,狹義指數是用來綜合反映社會經濟現象復雜總體數量變動狀況的相對數。復雜總體是指數量上不能直接加總的總體。
67、指數的分類:
①按反映現象的范圍不同劃分:個體指數、總指數;
②按反映現象的性質不同劃分:數量指標指數、質量指標指數;
③按采用的基期不同分為:定基指數、環比指數;
④編制方法不同分為:綜合指數(是總指數的基本形式)、平均指數(是綜合指數的變形);
⑤按造價資料的期限長短分為:時點造價指數、月指數、季指數和年指數。
68、工程指數的內容:①各種單項價格指數;②設備、工具、器具價格指數;③建筑安裝工程造價指數;④建設項目或單項工程造價指數;
69、指數=報告期單價/基期單價
70、運用綜合指數計算總指數時一般要涉及兩個因素:一個是指數所要研究的對象,稱為指數化因素;另一個是將不能同度量的現象過渡為可以同度量現象的因素,稱為同度量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