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
內在因素有組成邊坡巖土體的性質、地質構造、巖體結構、地應力等, 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制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挖掘、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
1.地貌條件
2.地層巖性
(1) 深成侵入巖、厚層堅硬的沉積巖以及片麻巖、石英巖等構成的邊坡,一般穩定程度是較高的。只有在節理發育、有軟弱結構面穿插且邊坡高陡時,才易發生崩塌或滑坡現象。
(2)噴出巖邊坡,如玄武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安山巖等,其原生的節理,尤其是柱狀節理發育時,易形成直立邊坡并易發生崩塌。
(3)含有黏土質頁巖、泥巖、煤層、泥灰巖、石言等夾層的沉積巖邊坡,最易發生順層滑動,或因下部蠕滑而造成上部巖體的崩塌。
(4) 千枚巖、板巖及片巖,巖性較軟弱且易風化,在產狀陡立的地段,臨近斜坡表部容易出現蠕動變形現象。當受節理切割遭風化后,當出現順層(或片理)滑坡。
(5)具有垂直節理且疏松透水性強的黃土,浸水后易崩解濕陷。當受水浸泡或作為水庫岸邊時,極易發生崩塌或塌滑現象。
(6)崩塌堆積、坡積及殘積層地區,其下伏基巖面常常是-個傾向河谷的斜坡面。當有地下水在此受阻,并有黏土質成分沿其分布時,極易形成滑動面,從而使上部松散堆積物形成滑坡。
3地質構造與巖體結構
4.地下水
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最活躍外在因素。
(1)地下水會使巖石軟化或溶蝕,導致上覆巖體塌陷,進而發生崩場或滑坡。
(2)地下水產生靜水壓力或動水壓力,促使巖體下滑或崩倒。
(3)地下水增加了巖體重量,可使下滑力增大。
(4)在寒冷地區,滲入裂隙中的水結冰,產生膨脹壓力,促使巖體破壞傾倒。
(5)地下水產生浮托力,使巖體有效重量減輕,穩定性下降。
經典習題
【單項選擇題】邊坡易直接發生崩塌的巖層的是( )。
A. 泥灰巖
B. 凝灰巖
C. 泥巖
D. 頁巖
對于噴出巖邊坡,如玄武巖、凝灰巖、火山角礫巖、安山巖等,其原生的節理,尤其是柱狀節理發育時,易形成直立
邊坡并易發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