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整體總結(新)
第一部分
一、企業財務與財務管理
(一)企業財務
1.資金運動(財務活動)
企業財務指生產經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
2.經濟利益關系(財務關系)
(二)財務管理
(1)組織財務活動
1.財務管理(管理工作):
(2)處理財務關系
2.管理對象:資金
二、企業財務-----財務活動與財務關系(重點)
(一)財務活動(資金運動)
(1)廣義:對外投資、內部使用資金
1.投資(資金支出與收入):
(2)狹義:對外投資
2.資金營運(因日常經營引起,包括資金支出與收入)
特殊記憶:短期借款(屬資金營運活動,而非籌資)
(1)籌資規模(籌集多少資金)
(2)籌資渠道(像誰籌集)
3.籌資(資金支出與收入)(3)籌資方式(用什么方式籌集)
(4)籌資結構(籌集多少權益資金籌集多少債務資金的問題)
(1)廣義分配:分配起點為收入
4.資金分配
(2)狹義分配:分配起點為凈利潤
提示:掌握(1)財務活動四方面(2)廣義狹義投資及分配含義(3)具體經濟活動歸屬
(二)財務關系(經濟利益關系)
1.企業(受資者)與投資者(不包括債權人,僅指股東或所有者)
投資者向企業投入資金,企業支付投資者報酬的關系
2.企業(債務人)與債權人
企業像債權人借入資金,并按合同歸還本息
3.企業(投資者)與受資者
企業購買其他企業股票或直接投資
4.企業(債權人)與債務人
企業將資金借給其他單位(以購買債券、提供借款或商業信用等形式)
5.企業與供應商、與客戶(購銷關系)
企業購買供應商商品或接受服務,向顧客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
6.企業與政府(強制與無償關系)
政府通過收繳各種稅款的方式形成的
7.企業內部各單位之間(資金結算關系)
內部各部門相互提供產品或勞務
8.企業與職工(勞動與報酬關系)
提示:理解八個財務關系,掌握(1)每種財務關系性質(注意對應關系)(2)每種財務關系包括的內容
三、財務管理環節
財務管理工作環節
1.規劃與預測
2.財務決策
(市場經濟條件下,財務決策是財務管理的核心)
3.財務預算
4.財務分析、業績評價與激勵第二部分財務管理目標
一、含義與種類
(一)含義: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
(二)種類:
1.利潤最大化目標
缺點:(1)未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如兩筆利潤,等額100萬,一個在一年后可獲得,一個在兩年后可獲得,按照利潤最大化,這兩個項目是一樣的。)
(2)未考慮投入(資本投入)產出(創造的利潤)比。(如一筆利潤100萬,成本100萬;另一筆利潤200萬,成本900萬,按照利潤最大化,則選擇第二個項目)
(3)未考慮風險因素。(兩筆等額利潤項目,承擔風險大小不同,而按照利潤最大化,則兩個項目一樣)
(4)導致企業短期行為。
2.每股收益最大化目標(反映投資者投入的資本獲取回報的能力)
優點:(1)考慮了投入產出關系,說明了企業盈利水平。
(2)因為是比值,便于企業之間及企業內部做橫向比較,揭示盈利水平差異。
缺點:利潤最大化中缺點的(1)(3)(4)條
3.企業利潤最大化(企業價值大小反映了潛在或預期獲利能力及成長能力)
這是最優目標,因此優點多,可直接記憶缺點
缺點:(1)對于股票上市企業,股票價格的變動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企業價值的變化,但由于股價受多因素影響,因此很難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價值。
(2)對于某些股東來說,控股只是出于穩定購銷關系等因素,因此對股票價值的增加沒有足夠興趣(法人股東對股票市價的敏感度遠不及個人股東)。
(3)對于上市公司可用股票價格來衡量企業價值,而對于非上市公司,只能進行專門評估,估價不易做到客觀和標準,因此導致企業價值確定困難。
展開:企業價值最大化的具體內容
(1)利益關系:現代企業是多邊(供應商、政府、客戶等)契約關系的總和。
(2)強調風險與報酬均衡。
(3)強調企業與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
a.強調股東首要地位,創造企業與股東之間利益的協調關系
b.加強對企業代理人監督和控制。
c.關心本企業一般職工利益。
d.加強與債權人關系。
e.關心客戶長期利益。
f.加強與供應商合作。
g.保持與政府部門的良好關系。
二、利益沖突的協調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對應關系:經營者債權人股東(所有者)
(運作經營)(企業的資金來源)
股東、經營者、債權人的矛盾與協調(享受成本概念:所有者支付給經營者的利益)
(一)股東
目標:減少享受成本,獲取更高股東財富
矛盾表現:1.改變資金原定用途,投資于更高風險項目
2.未經債權人同意,舉借新債
(二)經營者
目標:增加享受成本
矛盾表現:經營者要求更多的享受成本,股東則希望較小的享受成本帶來較高的企業價值。
協調方法:1.解聘:通過所有者約束經營者
2.接收:通過市場約束
3.激勵:將經營者的報酬與績效掛鉤
(三)債權人
目標:按期收回本息
矛盾表現:1.投資于比債權人預計風險高的項目
2.未經同意發行新債使舊債或老債價值降低
協調方法:1.限制性借款
2.收回借款或停止借款第三部分財務管理的環境
一、概念
對企業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企業各種內部和外部(經濟、法律、金融環境)條件
二、財務管理環境
(一)經濟環境
1.經濟周期
2.經濟發展水平三種環境在不同的情況下,企業采取不同策略
3.宏觀經濟政策
【例】經濟發展不同時期,企業擴大規模拓展業務所籌集資金的方式就有所不同,經濟繁榮期,企業多采用債務資金,充分發揮財務杠桿的作用,而低迷期,多采用權益資金。
(二)法律環境
包括企業組織形式及公司治理的有關規定稅收法規
1.企業組織形式:
(1)獨資:缺點:無限責任
(2)合伙:優點:開辦容易、信用較佳
缺點:無限責任、權利不易集中、有時決策過程冗長
(3)公司制:優點:有限責任、壽命長、權益轉讓容易
缺點:雙重納稅
2.公司治理與財務監控
公司治理:有關公司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分配
a.公司治理結構:明確界定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精力人員職責和功能的一種企業組織結構
b.公司治理機制:包括內部、外部(你敢惹我,我就治你)
c.財務監控:每一個層次都有監控的職能
d.財務信息披露:有邊界(內部、外部邊界)的披露
3.稅法(了解)
(三)金融環境(重點)
1.金融機構(一般了解):包括銀行金融機構、其他金融機構
2.金融工具(重點):
a.概念: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并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合法憑證)
【例】甲公司發行債券,形成金融負債。乙公司購買形成金融資產
A公司發行股票,形成權益工具。B公司購買形成金融資產
b.特征:期限性
流動性:[強調]流動性強指既能迅速變為現金又不遭受損失
風險性:有可能遭受損失
收益性
【強調】流動性強,則風險小,收益較差(風險性與收益性成反比)
3.金融市場
a.概念: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通過金融工具進行交易的場所
b.分類:
按組織方式:包括證券交易所、場外交易市場兩部分
按期限:貨幣市場:交易期限短、交易目的滿足短期周轉需要、交易的金融工具具有較強的貨幣性
資本市場:交易目的滿足長期投資性資金需要、收益高流動性差、資金借貸量大、價格變動浮動大
按交易方式和次數:初級市場(又稱一級、發行、新貸市場)
次級市場(又稱二級、流通、舊貸市場)
按金融工具屬性:基礎性金融市場(商業票據、股票、債券等)
金融衍生品市場(期貨、期權等)
4.利率
a.概念:利息占本金百分比指標
b.分類:
按利率之間變動關系:基準利率:西方中央銀行在貼現率,我國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
套算利率:根據基準利率等套算
按利率與市場資金供求情況的關系:固定利率
浮動利率
按利率形成機制:市場利率(變動的)
法定利率(確定的)
c.一般計算公式(重點)
利率=純利率(無風險、無通脹下社會平均利潤率)
+通脹補償率(為補償連續通脹造成購買力損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
+風險收益率(違約風險收益率、流動性和期限風險收益率)
無風險收益率(無風險報酬率)=純利率(=貨幣時間價值)+通脹補償率
【注】通常以短期國庫券利率表示無風險報酬率(當通脹水平極低時,可作為純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