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的風險及其衡量”相關知識點】
1.風險的概念
2.風險衡量
3.風險對策
4.風險偏好
【考點精講】:資產的風險及其衡量
(三)風險對策
1.規避風險
當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不能由該項目可能獲得的利潤予以抵消時,避免風險是最可行的簡單方法。避免風險的例子包括:拒絕與不守信用的廠商業務往來;放棄可能明顯導致虧損的投資項目;新產品在試制階段發現諸多問題而果斷停止試制。
2.減少風臉
減少風險主要有兩方面意思:一是控制風險因素,減少風險的發生;二是控制風險發生的頻率和降低風險損害程度。減少風險的常用方法有:進行準確的預測,如對匯率預測、利率預測、債務人信用評估等;對決策進行多方案優選和相機替代;及時與政府部門溝通獲取政策信息;在發展新產品前,充分進行市場調研;實行設備預防檢修制度以減少設備事故;選擇有彈性的、抗風險能力強的技術方案,進行預先的技術模擬試驗,采用可靠的保護和安全措施;采用多領域、多地域、多項目、多品種的投資以分散風險。
3.轉移風險
企業以一定代價(如保險費、贏利機會、擔保費和利息等),采取某種方式(如參加保險、信用擔保、租賃經營、套期交易、票據貼現等),將風險損失轉嫁給他人承擔,以避免可能給企業帶來災難性損失如向專業性保險公司投保;采取合資、聯營、增發新股、發行債券、聯合開發等措施實現風險共擔;通過技術轉讓、特許經營、戰略聯盟、租賃經營和業務外包等實現風險轉移。
4.接受風險
接受風險包括風險自擔和風險自保兩種。風險自擔是指風險損失發生時,直接將損失攤人成本或費用,或沖減利潤;風險自保是指企業預留一筆風險金或隨著生產經營的進行,有計劃地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等。
(四)風險偏好
風險偏好是指為了實現目標,企業或個體投資者在承擔風險的種類、大小等方面的基本態度。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投資者面對這種不確定性所表現出的態度、傾向便是其風險偏好的具體體現。
根據人們的效用函數的不同,可以按照其對風險的偏好分為風險回避者、風險追求者和風險中立者。
1.風險回避者
當預期收益率相同時,風險回避者都會偏好于具有低風險的資產;而對于同樣風險的資產,他們則都會鐘情于具有高預期收益的資產。但當面臨以下這樣兩種資產時,他們的選擇就要取決于他們對待風險的不同態度:一項資產具有較高的預期收益率同時也具有較高的風險,而另一項資產雖然預期收益率低,但風險水平也低。風險回避者在承擔風險時,就會因承擔風險而要求額外收益,額外收益要求的多少不僅與所承擔風險的大小有關(風險越高,要求的風險收益就越大),還取決于他們的風險偏好。對風險回避的愿望越強烈,要求的風險收益就越高。一般的投資者和企業管理者都是風險回避者,因此財務管理的理論框架和實務方法都是針對風險回避者的,并不涉及風險追求者和中立者的行為。
2.風險追求者
與風險回避者恰恰相反,風險追求者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波動勝于喜歡收益的穩定。他們選擇資產的原則是:當預期收益相同時,選擇瘋險大的,因為這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效用。
3.風險中立者
風險中立者既不回避風險,也不主動追求風險。他們選擇資產的唯一標準是預期收益的大小,而不管風險狀況如何,這是因為所有預期收益相同的資產將給他們帶來同樣的效用。
推薦:2015年中級會計師考試時間9月12至13日 /報名條件
備考熱點:233網校講師解讀2015年中級會計師考試各科復習備考策略
備考輔導:233網校全新推出2015年中級會計師考試全科VIP班!第一年沒有通過的考試科目,第二年可免費重學,報一年,學兩年!立即搶購>>。 報名咨詢熱線:4000-800-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