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
1.對以舊換新銷售,銷售的商品應按新舊商品的市場價格的差額確認收入。()
2.在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表中,“固定資產”項目的金額一定等于“固定基金”項目的金額。()
3.將經營性租賃的固定資產通過變更合同轉為融資租賃固定資產,在會計上應當作為會計政策變更處理。()
4.事業單位收到撥入的具有指定項目或用途并需單獨報賬的專項資金應增加撥入專款,使用的專項資金應增加專款支出,年末應將撥入專款與專款支出之間的差額轉入事業基金。()
5.企業承擔的重組義務均應當確認預計負債。()
6.折現率是反映當前市場貨幣時間價值和資產特定風險的稅前利率。該折現率是企業在購置或者投資資產時所要求的必要報酬率。()
7.可出售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在符合一定條件時可重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8.企業出售、轉讓、報廢投資性房地產或者發生投資性房地產毀損,應當將處置收入扣除其賬面價值和相關稅費后的金額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
9.利得和損失一定會影響當期損益。()
10.在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勞務收入時,其相關的銷售成本應以實際發生的全部成本確認。()
四、計算題
1.ABC企業于2006年9月5日對一生產線進行改擴建,改擴建前該生產線的原價為900萬元,已提折舊20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50萬元。改建過程中替換一主要部件,該部件的原價為90萬元,已提折舊20萬元,已提減值準備5萬元,替換的部件作為原材料核算。在改擴建過程中領用工程物資365萬元,領用生產用原材料50萬元,原材料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為8.5萬元。改擴建人員的應付職工薪酬80萬元,以銀行存款支付其他費用61.5萬元。該生產線于2007年12月20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該企業對改擴建后的生產線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尚可使用年限為l0年,預計凈殘值為50萬元。2009年l2月31日該生產線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690萬元,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為670萬元。假定該生產線按年計提折舊,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影響預計使用年限和預計凈殘值。
要求:
(1)編制上述業務的會計分錄。
(2)計算改擴建后該生產線2008~2011年各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2.A公司于2007年~2010年有關投資業務如下:
(1)A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以銀行存款5000萬元取得B公司30%的股權,采用權益法核算長期股權投資,2007年1月1日B公司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為17000萬元,取得投資時被投資單位時僅有一項固定資產的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不相等,除此以外,其他可辨認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公允價值相等。該固定資產原值為2000萬元,已計提折舊400萬元,B公司預計使用年限為10年,凈殘值為零,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A公司預計該固定資產公允價值為4000萬元,A公司預計使用年限為8年,凈殘值為零,按照直線法計提折舊。雙方采用的會計政策、會計期間相同,不考慮所得稅因素。
(2)2007年度B公司實現凈利潤為1000萬元。
(3)2008年2月5日B公司董事會提出2007年分配方案,按照2007年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發放現金股利400萬元。
(4)2008年3月5日B公司股東大會批準董事會提出2007年分配方案,按照2007年實現凈利潤的10%提取盈余公積,發放現金股利改為700萬元。
(5)2008年B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增值100萬元(未扣除所得稅影響,B公司所得稅稅率為25%)
(6)2008年度B公司發生凈虧損為16900萬元。假定A公司應收B公司的長期款項20萬元,此外投資合同約定B公司發生虧損時A公司應按照虧損額1‰的比例承擔額外虧損,以幫助B公司盡快盈利。
(7)2009年度B公司實現凈利潤為3000萬元。
(8)2010年1月10日A公司出售對B公司投資,出售價款為2000萬元。
要求:
(1)編制A公司上述(1)取得對B公司長期股權投資時的會計分錄。
(2)編制A公司上述(2)、(3)、(4)、(5)業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3)計算A公司2008年末確認損失前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并編制A公司2008年確認損失的會計分錄。
(4)編制A公司上述(7)、(8)業務相關的會計分錄。
3.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企業,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營業稅稅率為5%。該公司2007年度發生如下與收入相關的業務(銷售價款均不含應向客戶收取的增值稅稅額):
(1)甲公司與A公司簽訂一項購銷合同,合同規定甲公司為A公司建造安裝兩臺電梯,合同價款為1000萬元。按合同規定,A公司在甲公司交付商品前預付價款的20%,其余價款在甲公司將商品運抵A公司并安裝檢驗合格后才予以支付。甲公司于本年12月25日將完成的商品運抵A公司,預計于次年1月31日全部安裝完成。該電梯的實際成本為600萬元,預計安裝費用為20萬元。
(2)甲公司于年初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出售大型設備一套,合同約定價格為100萬元,分5年于每年末分期收款,每年收取20萬元,該套設備成本為75萬元,如果購貨方在銷售當日付款只需支付80萬元。假定雙方約定甲公司于收取最后一筆貨款時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同時收取增值稅稅額17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P/A,7%,5)=4.1002,(P/A,8%,5)=3.9927]
(3)甲公司本年度委托W商店代銷商品一批,代銷價款為150萬元。本年度收到W商店交來的代銷清單,代銷清單列明已銷售代銷商品的60%,W商店按代銷價款(不含增值稅)的10%收取手續費。該批商品的實際成本為90萬元。
(4)甲公司本年度銷售給D企業一臺自產設備,銷售價款為50萬元,D企業已支付全部款項。該設備本年12月31日尚未完工,已發生的實際成本為20萬元。
(5)甲公司采用以舊換新方式銷售給F企業產品4臺,單位售價為5萬元,單位成本為3萬元;同時收回4臺同類舊商品,每臺回收價為0.5萬元(不考慮增值稅),款項已收入銀行。
(6)甲公司對其生產的丙產品實行“包退、包換、包修”的銷售政策。甲公司本年度共銷售丙產品1000件,銷售價款合計500萬元,款項均已收存銀行。根據以往的經驗,估計“包退”產品占1%,“包換”產品占2%,“包修”產品占3%。該批產品成本為300萬元。
(7)甲公司本年8月5日賒銷給H公司產品100件,銷售價款計50萬元,實際成本為30萬元。公司為盡早收回貨款而在合同中規定現金折扣條件為:2/10,1/20,n/30,本年8月20日H公司付清貨款(計算現金折扣時考慮增值稅)。
(8)甲公司本年度11月1日接收一項產品安裝勞務,安裝期為3個月,合同總收入為60萬元,至年底已預收款項45萬元,已實際發生的成本為28萬元,估計還將發生的成本為12萬元。
(9)甲公司本年度1月4日將其所擁有的一條道路的收費權讓售給S公司10年,10年后甲公司收回收費權,甲公司一次性收取使用費800萬元,款項已收存銀行。售出的10年期間,道路的維護由甲公司負責,本年度發生維修費用計10萬元。
(10)甲公司本年度銷售給B企業一臺生產設備,該設備系甲公司自產。銷售價款為80萬元,甲公司已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并將提貨單交與B企業,B企業已開出商業承兌匯票,商業匯票期限為3個月,到期日為次年3月5日。由于B企業安裝該設備的場地尚未確定,經甲公司同意,設備于次年1月20日再予提貨。該設備的實際成本為50萬元。甲公司未對該項債權計提壞賬準備。
(11)5月1日,甲公司銷售給丙公司一批商品,開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注明的銷售價款為100萬元(無確鑿證據表明該價格公允),增值稅銷項稅額為17萬元,商品成本為80萬元;商品已經發出,款項已收到。協議約定,甲公司應于9月30日將所售商品購回,回購價為110萬元(不含增值稅額)。
要求:對甲公司2007年度的上述經濟業務編制有關會計分錄。
五、綜合題
1.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為一家制造業上市公司。2008年甲公司發生如下交易:
(1)1月1日,與ABC公司達成協議,以市區200畝土地的土地使用權和兩棟辦公樓換入ABC公司擁有的S公司30%的股權和T公司40%的股權。甲公司200畝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為4000萬元,公允價值為8000萬元,未曾計提減值準備。兩棟辦公樓的原價為10000萬元,累計折舊為8000萬元,公允價值為2000萬元,未曾計提減值準備。ABC公司擁有S公司30%的股權的賬面價值及公允價值均為6000萬元;擁有T公司40%的股權的賬面價值及公允價值均為4000萬元。假定該交易不具有商業實質。
(2)3月1日,甲公司就其欠H公司的8000萬元債務,與H公司達成債務重組協議。協議規定:H公司首先豁免甲公司債務2000萬元,然后甲公司以市區另外—塊100畝土地的土地使用權償還剩余債務6000萬元。甲公司該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為3000萬元;公允價值為6000萬元,未曾計提減值準備。
(3)3月15日,甲公司就應付乙公司賬款250萬元與乙公司進行債務重組,乙公司同意將應收甲公司債務250萬元免除50萬元,并將剩余債務延期三年償還,按年利率5%計息;同時約定,如果甲公司一年后有盈利,則按8%計息。假定甲公司的或有應付金額滿足預計負債確認條件。
(4)4月1日,甲公司與M公司達成一項資產置換協議。甲公司為建立一個大型物流倉儲中心,以其產成品與M公司在郊區的一塊100畝土地的土地使用權進行置換,同時,M公司用銀行存款支付給甲公司補價800萬元。甲公司用于置換的產成品的賬面余額為4500萬元,已經計提600萬元跌價準備,其公允價值為4000萬元。M公司用于置換的100畝土地的土地使用權的賬面價值為1000萬元,未曾計提減值準備,公允價值為3200萬元。假設該項資產交換具有商業實質。
假定上述與資產轉移、債務重組、股權轉讓相關的法律手續均在2008年4月底前完成。不考慮交易過程中的增值稅等相關稅費。 要求:
(1)計算確定甲公司自ABC公司換入的S公司30%的股權和T公司40%的股權的入賬價值;
(2)編制甲公司以土地使用權和辦公樓自ABC公司換入S公司和T公司股權的會計分錄;
(3)對甲公司與H公司的債務重組,編制甲公司的會計分錄;
(4)對甲公司與乙公司的債務重組,編制甲公司的會計分錄;
(5)計算確定甲公司從M公司換入的土地使用權的入賬價值;
(6)編制甲公司以產成品換入M公司土地使用權的會計分錄。
2.甲公司為母公司,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以銀行存款33000萬元從證券市場上購入乙公司發行在外的80%的股份并控制乙公司。同日,乙公司賬面所有者權益為40000萬元(與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相等),其中:股本為30000萬元,資本公積為10000萬元,盈余公積為0萬元,未分配利潤為0萬元。甲公司和乙公司不屬于同一控制下的兩個公司。
(1)乙公司2007年度實現凈利潤40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400萬元;2007年宣告分派2006年現金股利1000萬元,無其他所有者權益變動。2008年實現凈利潤5000萬元,提取盈余公積500萬元,2008年宣告分派2007年現金股利1100萬元。乙公司2007年、2008年因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資本公積100萬元、200萬元(已經扣除所得稅影響)。
(2)甲公司2007年銷售100件A產品給乙公司,每件售價5萬元,每件成本3萬元,乙公司2007年對外銷售A產品60件,每件售價6萬元。2008年甲公司出售100件B產品給乙公司,每件售價6萬元,每件成本3萬元。乙公司2008年將剩余的A產品40件全部對外銷售,每件售價6元;2008年對外銷售B產品80件,每件售價7萬元。
(3)甲公司2007年6月20日出售一件產品給乙公司,產品售價100萬元,增值稅為17萬元,成本為60萬元,乙公司購入后作為管理用固定資產入賬,預計使用年限5年,預計凈殘值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要求:
(1)編制甲公司2007年與長期股權投資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
(2)編制甲公司2008年與長期股權投資業務有關的會計分錄。
(3)計算2007年12月31日和2008年12月31日按權益法調整后的長期股權投資的賬面余額并編制會計分錄。
(4)編制該集團2007年和2008年的合并抵銷分錄。(答案中的金額單位以萬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