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算分析題
1.【答案】
(1)2009年末的完工進度=800÷(800+1200)×100%=40%
2010年末的完工進度=1500÷(1500+1000)×100%=60%
(2)2009年末確認的合同收入=2400×40%=960(萬元)
2009年末確認的合同毛利=(24002000)×40%=160(萬元)
2009年末應確認的合同費用=960160=800(萬元)
2010年末確認的合同收入=2400×60%-960=480(萬元)
2010年末確認的合同毛利=(24002500)×60%160=220(萬元)
2010年末應確認的合同費用=480+220=700(萬元)
2010年末應確認的合同預計損失=(2500-2400)×(1-60%)=40(萬元)
2011年末應確認的合同收入=(2400+100)-960-480=1060(萬元)
2011年末應確認的合同毛利=2500-2500-160-(-220)=60(萬元)
2011年末應確認的合同費用=1060-60-40=960(萬元)
(3)2009年末的賬務處理: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800
貸:原材料400
應付職工薪酬400
借:應收賬款900
貸:工程結算900
借:銀行存款800
貸:應收賬款800
借:主營業務成本80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60
貸:主營業務收入960
2010年末的賬務處理: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700(1500-800)
貸:原材料350
應付職工薪酬350
借:應收賬款600
貸:工程結算600
借:銀行存款200
貸:應收賬款200
借:主營業務成本700
貸: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20
主營業務收入480
借:資產減值損失40
貸:存貨跌價準備40
2011年末的賬務處理: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1000(2500-1500)
貸:原材料500
應付職工薪酬500
借:應收賬款1000
貸:工程結算1000
借:銀行存款1200
貸:應收賬款1200
借:主營業務成本960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60
存貨跌價準備4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60
借:工程結算2500
貸:工程施工——合同成本2500
2.【答案】
(1)①編制M公司2009年1月1日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分錄:
到2009年1月1日該辦公樓已提折舊=5000/25×2=400(萬元),該辦公樓的賬面凈值=5000-400=4600(萬元),計稅基礎=5000-5000/25×2=4600(萬元),改成公允價值計量后辦公樓的賬面價值為4800萬元,因此,在轉換Et產生應納稅暫時性差異為200萬元,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200×25%=50(萬元)。
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成本4800
投資性房地產累計折舊400
貸:投資性房地產5000
遞延所得稅負債50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50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15
貸:盈余公積15
②編制2009年12月31日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的會計分錄:
借: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變動10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100
③計算2009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負債或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余額及發生額:2009年12月31日該辦公樓的計稅基礎=5000-5000/25×3=4400(萬元),賬面價值為4900萬元,應納稅暫時性差異余額為500萬元,因此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500×25%=125(萬元),2009年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125-50=75(萬元)。
借:所得稅費用75
貸:遞延所得稅負債75
(2)①計算上述設備2007年和2008年計提的折舊額
2007年:(230-10)×10/55=40(萬元)
2008年:(230-10)×9/55=36(萬元)
②計算上述設備2009年的折舊額
2009年1月1日賬面凈值=230-40-36=154(萬元)
2009年計提的折舊額=(154-10)/(8-2)=24(萬元)
③計算上述會計估計變更對2009年凈利潤的影響
在原會計估計下,2009年計提折舊=(230-10)×8/55=32(萬元)
上述會計估計變更導致2009年增加的凈利潤=(32-24)×(1-25%)=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