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C
【解析】選項C,應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核算;選項D,應作為前期會計差錯,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核算。
2.D
【解析】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才能計入無形資產成本。
3.B
【解析】2008年末,有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350-35=315(萬元),成本=500×60%=300(萬元),未發生減值。無合同部分的可變現凈值=210-30=180(萬元),成本=500-300=200(萬元),發生減值20萬元,因此2008年末X股份有限公司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20萬元。2009年剩余產品的可變現凈值=150-30=120(萬元),成本=200×90%=180(萬元),減值6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的期末余額為60萬元。應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60-(20-20×10%)=42(萬元)。
4.B
【解析】2010年12月31日建造合同完工程度=1696/(1696+424)=80%,應確認的合同預計損失=(1696+424-2000)×(1-80%)=24(萬元)。
5.A
【解析】出租廠房屬于自用房地產轉換為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的差額應確認公允價值變動損失200萬元(2400-2200),2009年12月31日應確認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250-2200=50(萬元),則2009年因該投資性房地產對損益的影響金額=50-200+100=-50(萬元)。
6.D
【解析】換入資產的入賬價值=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100-收到的銀行存款10+換出資產
的增值稅銷項稅額17=107(萬元)。
7.B
【解析】實際利息收入=(60410+58)×1.34%=810.27(萬元);應收利息=60000×3%×6/12=900(萬元);債券實際利息與應收利息的差額=900-810.27=89.73(萬元);2009年7月1日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60468-89.73=60378.27(萬元)。
8.C
【解析】乙公司債務重組利得=1000-(400×117%+300×117%)=181(萬元),設備處置收益=300-(600-200-50)=-50(萬元),產品轉讓收益=400-340=60(萬元)。
該項債務重組對乙公司利潤總額的影響金額=181-50+60=191(萬元)。
9.B
【解析】(1)如果執行合同。合同存在標的資產的,應當對標的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并按規定確認減值損失。可變現凈值=100×50=5000(萬元);產品成本=100×55=5500(萬元);確認損失=500萬元。(2)如果不執行合同。支付違約金為400萬元,同時按照市場價格銷售可獲利=100×(60-55)=500(萬元)。所以應選擇支付違約金方案,確認預計負債400萬元。
10.A
【解析】交易性金融資產應以公允價值計量,由于該交易性金融資產是以外幣計價的,在資產負債表日,不僅應考慮美元股票市價的變動,還應一并考慮美元與人民幣之間匯率變動的影響。甲公司期末應計人當期損益的金額=2.1×5000×6.4-2×5000×6.6=67200-66000
=1200(元人民幣)。
11.D
【解析】選項A,屬于會計估計變更,不需要進行追溯調整;選項B,屬于不重要的事項,也不按照會計政策變更進行會計處理;選項C,屬于會計估計變更。
12.C
【解析】2009年度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本年金額”欄中的“未分配利潤”項目“年初數”應調減的金額=(32+128)×(1-10%)=144(萬元)。
13.B
【解析】遞延所得稅的確認應該按轉回期間的稅率來計算。2009年和2010年為免稅期間,不需要繳納所得稅,但是仍然要確認遞延所得稅。2009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2400-1800)×25%=150(萬元);2010年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1800-1080)×25%=180(萬元),2010年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180-150=30(萬元)(借方)。
14.A
【解析】選項D,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按照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可行權日之后不會產生公允價值變動。
15.B
【解析】事業結余=(400+200)-500=100(萬元),經營結余=300-350=-50(萬元),經營結余為虧損,不轉入結余分配,所以轉入結余分配的金額為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