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據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關于物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物流是一個物品的虛擬流動過程
B.物流在流通過程中不創造價值
C.物流滿足客戶需求,但不滿足社會性需求
D.物流的本質是服務
【參考答案】D
【解析】此題考核物流的概念。物流是一個物品的實體流動過程,在流通過程中創造價值、滿足顧客及社會性需求,也就是說物流的本質是服務。
2.銷售物流系統中具有防護功能、倉儲功能、運輸功能、銷售功能和使用功能的環節是( )
A.倉儲
B.包裝
C.廢棄
D.回收
【參考答案】B
【解析】此題考核銷售物流中的包裝。包裝具有防護功能、倉儲功能、運輸功能、銷售功能和使用功能。
3.關于企業生產物流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企業生產物流按工藝過程特點可分為連續型生產物流和離散型生產物流
B.工序間物流指的是生產過程中各工序之間的物流
C.離散型生產物流指物料離散地運動,最后形成產品
D.企業生產物流按物料流經的區域可分為車間物流和工序間物流
【參考答案】D
【解析】此題考核企業生產物流的類型。企業生產物流按物料流經的區域可分為工廠間物流和工序間物流,其中工序間物流又稱為車間物流。
4.下列目標中,屬于企業采購管理基本目標的有( )
A.確保生產經營的物資需要
B.增加存貨投資和降低存貨損失
C.保證并提高采購物品的質量
D.發現和發展有競爭力的供應商
E.有效降低采購成本
【參考答案】ACDE
【解析】此題考核企業采購管理的基本目標。選項B的正確表述是降低存貨投資和存貨損失。
5.準時化(JIT)的核心是( )
A.一種徹底追求生產過程合理性、有效性和靈活性的生產管理技術
B.一個拉動式的生產系統
C.追求一種無庫存的生產系統,或使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
D.只在需要的時刻,生產需要的數量的所需產品
【參考答案】C
【解析】此題考核準時化。準時化(JIT)的核心是追求一種無庫存的生產系統,或使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本質是一個拉動式的生產系統性;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時刻,生產需要的數量的所需產品。
6.下列關于公司分立形式的表述正確的有( )
A.標準分立過程中,不存在股權和控制權向母公司和其股東之外第三者轉移的情況
B.標準分立后會形成一個與母公司有著相同股東和持股結構的新公司
C.出售表現為減持或全部出售掉對某一公司的股權或公司的資產,伴隨著資產剝離過程
D.分拆后的公司相互之間完全獨立,可能有共同的股東,但公司間有控股和持股關系
E.持股分立后,原公司與新公司之間存在著持股甚至控股關系,新老公司形成一個有股權聯結的企業
【參考答案】ABCE
【解析】此題考核公司分立的形式。分立與分拆的不同之處在于:在分立時,分立后的公司相互之間完全獨立,可能有共同的股東,但公司間沒有控股和持股關系;而分拆(即持股分立)后的新公司雖然也是獨立的法人單位,但同時原公司又是新公司的主要股東之一,原公司與新公司之間存在著持股甚至控股關系,新老公司形成一個有股權聯結的企業。
7.某企業決定以技能為導向設計基本薪酬,其可采用的方法有( )
A.職位等級法
B.因素比較法
C.寬帶型薪酬結構設計方法
D.以知識為基礎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方法
E.以技能為基礎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方法
【參考答案】DE
【解析】此題考核以技能為導向的基本薪酬設計。以技能為導向的基本薪酬設計方法包括以知識為基礎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方法和以技能為基礎的基本薪酬制度設計方法。
8.下列人力資源需求預測方法中,( )充分發揮了各位專家額作用,集思廣益,預測的準確度相對較高,是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
A.管理人員判斷法
B.轉換比率分析法
C.一元回歸分析法
D.德爾菲法
【參考答案】D
【解析】此題考核人力資源的需求預測方法。德爾菲法是在每位專家均不知除自己以外的其他專家的任何情況下進行的,因而避免了由于彼此身份地位的差別、人際關系以及群體壓力等原因對意見表達的影響,充分發揮了各位專家的作用,集思廣益,預測的準確度相對較高,因此這種方法的應用比較廣泛。
9.下列企業人力資源規劃中,將目標定為降低非期望離職率、改善勞動關系、減少投訴和爭議的是( )
A.退休解聘計劃
B.勞動關系計劃
C.人員補充計劃
D.人員使用計劃
【參考答案】B
【解析】此題考核人力資源規劃的內容。勞動關系計劃的目標有降低非期望離職率、改善勞動關系、減少投訴和爭議等。
10.在績效考核中,運用量表列出需要考核的績效項目和績效指標,然后將每個指標的評價尺度劃分為若干等級,考核者根據考核對象的表現對每個指標確定一個等級,然后把所有指標等級對應的分數加在一起,就得出了考核對象的考核結果,最后再對這個考核結果的等級加以確定。這種績效考核方法是( )
A.圖表評價尺度法
B.行為錨定評價法
C.關鍵事件法
D.書面鑒定法
【參考答案】A
【解析】此題考核績效考核量表法中的評級量表法。評級量表法也叫評價量表法或圖表評價尺度法,是指在量表中列出需要考核的績效項目和績效指標,然后將每個指標的評價尺度劃分為若干等級。在考核時,考核者根據考核對象的表現對每個指標確定一個等級,然后把所有指標等級對應的分數加在一起,就得出了考核對象的考核結果,最后再對這個考核結果的等級加以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