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經濟師《經濟基礎知識》共37章的內容,分為六個模塊,分別是:經濟學基礎、財政、貨幣與金融、統計、會計、法律。涉及的知識廣泛,考核全面。如果考生學習時間較短,可以利用小編整理的《經濟基礎知識》高頻考點,進行短時速記,直擊重點。以下為經濟基礎知識第十二章高概率常考點,希望大家要認真記憶!
第十二章 財政支出
高頻考點:財政支出規模及其增長趨勢
含義 | 指一個財政年度內政府通過預算安排的財政支出規模 | |
衡量指標 | 絕對規模指標 | 財政支出絕對規模是政府在預算年度的財政支出總和 |
相對規模指標 | 財政支出相對規模是將財政支出規模用與其他經濟變量的關系來反映 | |
我國常用兩種測量方法來反映財政支出的相對規模,一是當年財政支出占當年GDP的比重;二是當年中央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 |
財政支出規模增長的理論解釋 | 瓦格納法則——“政府活動 擴張法則” | 財政支出之所以會不斷增長,是因為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增加了對政府活動的需求。首先,工業化所引起的市場的擴張,使市場中的當事人之間關系更加復雜。由此而產生的沖突和矛盾增多,引起對商業法律和契約的需要。其次,為了糾正外部效應等市場失靈問題對資源配置效率的負面影響.客觀上增加了政府參與資源配置的需要。隨著經濟的增長,文化、教育、福利等財政支出項目的增長率將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 |
皮考克和魏斯 曼——“梯度漸進增長理論” | 英國的公共支出增長是“階梯式的”“非連續的”,公共支出水平在正常年份表現出隨著稅收收入的增長而逐漸上升的趨勢。當社會經歷戰爭、危機或自然災害等突變時,公共支出會急劇上升。突變期結束后,公共支出水平雖然會有所下降,但不會低于原有水平。 | |
公共支出增長的內在原因:公眾可容忍稅收水平的提高 | ||
公共支出增長的外在原因:當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突變,財政支出將急劇增加。 | ||
馬斯格雷夫——“經濟發展階段增長理論” | 財政支出數量的變化,是隨著不同時期財政支出作用的變化而變化的。 | |
鮑莫爾——“非均衡增長理論”
| 分析公共部門平均勞動生產率的狀況,對公共財政支出增長原因做出了解釋。 | |
將國民經濟部門區分為生產率不斷提高與生產率提高緩慢兩大類別,前者被稱作進步部門,后者被稱為非進步部門。兩個部門的差異來自技術和勞動發揮的作用不同。在進步部門,技術起著決定作用;在非進步部門,勞動起著決定作用。 | ||
公共選擇學派的解釋 | 分別從選民、政治家、官僚行為及民主制度的特征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規模的新視角。選民具有“財政幻覺”,更關心擴大財政支出的好處而忽視稅收負擔的同步增長。政治家為贏得選票傾向于擴大支出。 官僚機構為最大化部門與個人權力利益而擴大預算,不同利益方為使自己方案通過而“互投贊同票”。因此,民主制度不可能根本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憲法層面對政府規模施加約束。 |
【例題·單選題】皮考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漸進增長理論”認為英國的公共支出增長是“翰梯式的”“()”。
A.連續的
B.非連續的
C.漸進的
D.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