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的產生和發展
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某一標度方法測定出股票的″內在價值″,并與該股票的市價進行比較,進而決定對該股票的買賣策略。價值投資認為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與股票價格會有所背離,其內在價值決定于經營管理等基本面因素,而股票價格則決定于股市資金的供給需求狀況,在不同的決定因素下,內在價值高于股票價格的價差被稱為″安全邊際″,一家績優的企業出現安全邊際時,對其投資就具備所謂的價值。
價值投資的理論奠基人是美國的本杰明·格雷厄姆。他在1934年出版的《證券分析》一書,被尊為基本分析方法的″圣經″。Graham的學生沃倫·巴菲特是成功的價值投資者,其投資原理很簡單:只做傳統的長期投資。其道理是:長期而言,股票的價格取決于企業的發展和企業所創造的利潤,并與其保持一致,而短期價格卻會受各種因素影響而大幅度波動,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始終如一地準確預測。
從美國證券市場的經歷來看,巴菲特價值投資理念出現的時候也是美國經歷了股災后的反省時期,鋼鐵和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價值投資的理念正好相適;而60年代″電子狂潮″時期人們追逐所有后綴″trons″的股票,七十年代又開始崇尚績優成長股,業績投資便開始風靡華爾街,石油股是當時的熱門股票,八十年代生物工程和微電子領域的新技術的發展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復蘇,最激動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亞洲四小龍″熱,后來因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崩潰,九十年代后半期則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概念股的狂飆及退潮,目前市場仍處在回歸過渡期。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歷過度熱情追高成長型股票導致最終幻想破滅之后,必然又會走回到穩健的價值型投資的老路上,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投資理念的變化呈現周期性的循環規律。
我國證券市場投資理念的變遷中國證券市場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幾經沉浮,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投資者結構不同,經濟環境不一樣,政策法規的變遷,投資理念均有各自的特征。1996年之前,國內資本市場基本上是一個袖珍市場,投資者以中小散戶為主,上市公司中滬深兩地的本地股占有相當的比重,大盤走勢表現出極強的波動性。此時滬市投資理念的主要特征為:高送配偏好與高風險偏好。93年3月份之前滬市大盤漲幅超過15倍,而主導這波行情的是連續實施高送配的上海本地三無概念股。與滬市投資理念形成對照的是,深市行情中,北大高科(原深安達)、深寶安、深發展等績優股曾有過出色表現。1996年以后的證券市場經歷了從崇尚績優到偏好重組、從追捧藍籌到熱衷小盤、從均衡持倉到科技至上等重要變化。1996年:績優和藍籌理念為主導,以深發展、四川長虹等為代表的績優大盤藍籌股對96年的大行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1997年:績優理念風光依舊、重組理念初露鋒芒。1998年:績優理念悄然退潮、重組理念主導市場,滬深股市小市值重組概念股,如″國嘉實業″等表現突出。1999年:重組理念與高科技成長理念聯姻,盡管″5.19″行情中以中興通訊、長城電腦等為首的績優科技股表現不俗,但99年漲幅最大的卻是那些經重組搖身而變的科技股,如南開戈德、科利華等。2000年:成長理念盛極而衰,重組理念魅力不減,2000年初以網絡股為主的科技股掀起巨大的波瀾,如綜藝股份、上海梅林等,崇尚成長的投資理念發展到了極致,但與此同時也逐步走向了消亡,但是以深南玻、泰山石油、ST深安達等為主的深市重組股才是2000年的主流板。2001年上半年:在監管力度加大的情況下重組股大不如前,但是次新小盤理念唱主角。
從股票市場所處的經濟環境看: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產業結構的升級是整個九十年代的主線,上市公司集中在傳統產業、國有企業,是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前沿,九十年代也是消費結構升級和受國際經濟環境影響增大的時期,重組和成長作為市場的主流投資理念有其必然性。
投資理念正處于轉型期
我國證券市場正處于一個重要的轉軌時期,其運行格局即將發生深刻的變化。正如二十年前,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對外開放促成了中國經濟由計劃管理型向市場主導型不斷演變一樣,經過十余年發育成長的中國證券市場在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及監管手段不斷深化的前提下,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中國金融邁向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將出現一個嶄新的格局。可以預見,證券市場的基本經濟功能,如定價功能和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等將得到充分體現,價值投資作為市場主流投資理念之一將受到更多的重視。
新的市場環境下,舊的投資理念將遭遇來自不同方面的挑戰。首先,管理層加大監管力度,加強證券市場規范化建設,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做莊″行為的政策風險,從而降低集中型投資和短線投資的獲利預期。其次,對違規資金的清理,使得機構投資者資金來源非信貸化,這將大大制約投資的非理性行為,從而使個股的波動性減弱,短線獲利空間變小。再次,隨著開放式基金的推出,機構投資者的隊伍將逐漸壯大,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博弈將使市場的超額利潤機會減少,投資收益趨于平均化。最后,隨著政府干預式的資產重組逐漸減少,重組股的風險將加大,而收益預期將大大降低。
長期以來資金推動型的股市也是導致泡沫積累的主要原因之一,未來中國股市可能會逐漸從資金推動型向價值推動型轉變。行情結構性調整的結果使市場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市場固有的投資理念受到極大的撼動,未來的市場投資理念仍將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但是,未來行情的新主流必然是產生在重樹價值理念上,″價值投資″將逐漸受到市場的重視,機構投資者和大基金也將圍繞公司價值而展開選股。只有真正掌握了符合大趨勢的新的理念,在渡過了調整的陣痛期之后才可能把握住新一輪行情的脈絡而獲得好的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