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A股指數的跌幅之深之快速,遠遠超過了一般投資人的想象和承受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市場普遍擔心國際經濟減速及國內貨幣政策、CPI走勢的不確定性,以及大小非減持、再融資等因素的影響。這些負面因素決定了2008年將是本輪牛市中震蕩比較劇烈的一年。此時指數基金、QDII基金、投資策略激進的基金往往跌幅就會很大,在市場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我們不妨使用“基金轉換”的功能配置一些債券基金來避開風險。
投資故事
多一分耐心能賺錢
陳女士是2003年開始購買基金的早期“基民”,投資后不久,基金就跌破了面值,不過陳女士跟自己的股票賬戶比比,覺得虧得比股票少多了,還有分紅,就沒有動。
慢慢行情好起來了,陳女士在基金小有盈余時猶豫要不要贖回來,銀行的人對她說,你又不買房買車,現在國債、存款都不劃算,都買了那么久基金了,就等著分紅多好。陳女士于是也沒動。
2006、2007年,行情開始大漲,陳女士粗粗算了一筆賬,從她1998年認購的一只封閉式基金開始算,投資收益超過了年均30%。陳女士選擇的開放式基金都選擇了紅利再投資,比較突出的寶康配置從發行認購持有4年多,增長了將近4倍。陳女士一不小心成了百萬富翁。
點評:在我們接觸的眾多投資者中,陳女士的長期投資收益超過了絕大多數人,而她并不勤奮并不專業,就是比別人多了一分耐心和堅持。現在,大盤遭遇深跌,很多基民都面臨要不要贖回的兩難,或許,陳女士的故事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基金聚焦
三類基金跌幅最大
截至3月26日,QDII系基金中跌幅最大的嘉實海外中國股票跌幅擴大到37.7%,其次是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跌幅達34.9%,華夏全球精選的跌幅為28.7%,南方全球也跌了23.5%。不過這幾家基金公司表示,其基金的倉位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調整,但短期內想擺脫困境扭虧的可能性不大。
另外,指數型基金的跌幅也頗有震撼力。截至3月21日,華夏上證50ETF跌幅達到29.9%,其次是融通巨潮100,跌幅28.9%,友邦華泰紅利ETF跌幅為28.7%……指數基金可謂是扎堆下滑。第三類跌幅很大的基金則是投資策略比較基金、倉位很高的股票型基金。他們在前兩年的大牛市中收益不菲,但終因沒有及時調整倉位,一季度受傷很深。
適度加入債券資產
有研究表明,在股票組合中加入適度的債券資產可以有效地降低資產組合的收益波動。
以美國的研究為例,1951年至2001年這50年間,有604個以年輕投資組合的樣本。在“90%股票+10%現金”構成的組合中,產生負收益的樣本有20.8%,其中最差的一年收益率是-35%。而在“50%股票+40%債券+10%現金”構成的組合中,產生負收益的樣本還不到17%,其中最差的一年收益率是-22.6%。
與股票基金和純現金理財產品相比,債券基金申購新股的資金利用率高一些。不同年齡層次和收益特征的投資者,可適當配置債券型基金,如高齡的退休人員可重點配置;中年人士也可適當投資,在基金中配置20%-50%比例,以作流動性需要,也可作為家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