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企業生產事故發生后,按照事故責任的大小和承擔責任的不同,事故責任可以分為()。
A.直接責任者.主要責任者、領導責任者
B.直接責任者、間接責任者、領導責任者
C.直接責任者、主要責任者.指揮責任者
D.直接責任者、操作責任者、領導責任者
22.事故報告后出現的情況,事故發生單位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及時續報、補報,自事故發生之日起()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及時補報。
A.10
B.15
C.30
D.60
23.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由()和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標識兩部分組成。
A.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合格證
B.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認證
C.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標志證書
D.特種勞動防護用品安全管理中心印章
24.依據《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監督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竣工后需要試運行的,應當在正式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前進行試運行。除國家有關部門有規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業外,試運行時間應當不少于()日。
A.15
B.30
C.60
D.180
25.某建筑公司在對一辦公大樓實行定向爆破拆除時,由于設計不合理,爆破時造成附近建筑堆置物倒塌傷人事故。按照《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該起事故的類別是()。
A.坍塌
B.火藥爆炸
C.其他爆炸
D.放炮
26.煤礦安全監管實行的是()相結合的方式。
A.綜合監察與行業監察
B.國家監察和地方監管
C.國家監管和行業監管
D.一般監察和理論監察
27.某機械加工企業法人張某聘請某注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的注冊安全工程師李某為該企業提供安全生產管理服務工作,保證該企業安全生產的責任應為()。
A.該企業法人張某
B.注冊安全工程師李某
C.李某所在的注冊安全工程師事務所
D.當地縣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
28.負責全國安全生產工作綜合監督管理的部門是()。
A.應急管理部
B.國家煤礦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C.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D.國家安全生產委員會
29.既適用于定性分析,又適用于定量分析,且具有簡明、形象化特點的安全評價方法是()
A.事件樹分析法
B.危險和可操作性研究法
C.故障樹分析法
D.故障假設分析法
30.依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某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發生了生產安全事故,此事故屬于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則可由()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A.施工單位
B.鄉鎮人民政府
C.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
D.省級人民政府
31.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GB6441),下列傷害不屬于起重傷害的是()。
A.起重機的電線老化,作業時造成觸電傷害
B.員工在起重作業時不慎墜落
C.起重機的吊物墜落造成的傷害
D.起重機檢修過程中發生的擠壓造成的傷害
32.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GB/T13861)的規定,生產過程中的危險和有害因素不包括()。
A.時間因素
B.人的因素
C.物的因素
D.管理因素
33.一種從原因到結果的自上而下的安全分析方法是( )。
A.安全檢查表法
B.系統危險性分析法
C.事件樹分析法
D.作業安全分析法
34.預先危險性分析法給出了各類危險性的劃分標準。該法將危險性劃分為4個等級,其中“臨界的”等級是指()
A.會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損壞,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B.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及系統損壞
C.處于事故的邊緣狀態,暫時還不至于造成人員傷亡和系統損壞,但應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D.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及系統嚴重破壞的事故,必須予以果斷排除并進行重點防范
35.傷害(或破壞)范圍評價法是根據事故的(),求取事故對人員的傷害范圍或對物體的破壞范圍的安全評價方法。
A.物理模型
B.數學模型
C.化學模型
D.事故樹模型
36.按照(),安全評價方法可分為事故致因因素安全評價方法、危險性分級安全評價方法和事故后果安全評價方法。
A.評價對象的不同
B.安全評價要達到的目的
C.安全評價的方法
D.安全評價的過程
37.( )是一種對系統工藝過程或操作過程的創造性分析方法。
A.危險指數方法
B.安全檢查表方法
C.故障假設分析方法
D.預先危險分析方法
38.下列關于安全驗收評價報告內容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評價依據包括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行政規章、規范等
B.危險、有害因素的分析應明確在安全運行中實際存在和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
C.相關批復文件不能作為安全驗收的評價依據
D.內容概況應介紹評價對象的選址、總圖及平面布置、生產規模、工業園區規劃等
39.安全驗收評價報告是( )工作過程形成的成果。
A.安全驗收評價
B.施工
C.危險有害因素識別
D.安全現狀評價
40.建設項目在( )階段應當進行職業病危害預評價。
A.可行性論證
B.設計工作
C.建設準備
D.竣工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