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機械傷害的類型及預防對策
(一)機械傷害類型
機械裝置在正常工作狀態、非正常工作狀態乃至非工作狀態都可能發生危險。
機械在完成預定功能的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在著不可避免的但卻是執行預定功能所必須具備的運動要素,有可能產生危害后果。例如,零部件的相對運動,鋒利刀具的運轉,機械運轉的噪聲、振動等,使機械在正常工作狀態下存在碰撞、切割、環境惡化等對人員安全不利的危險因素。
機械裝置的非正常工作狀態是指在機械運轉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意外狀態,包括故障狀態和檢修保養狀態。設備的故障,不僅可能造成局部或整機的停轉,還可能對人員構成危險,如電氣開關故障,會產生機械不能停機的危險;砂輪片破損,會導致砂輪飛出造成物體打擊;速度或壓力控制系統出現故障.會導致速度或壓力失控的危險等。機械的檢修保養一般都是在停機狀態下進行,但其作業的特殊性往往迫使檢修人員采用一些非常規的做法,例如,攀高、進入狹小或幾乎密閉的空間、將安全裝置短路、進入正常操作不允許進人的危險區等,使維護或修理過程容易出現正常操作不存在的危險。
機械裝置的非工作狀態是機械停止運轉時的靜止狀態,在正常情況下,非工作狀態的機械基本是安全的,但不排除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如由于環境照度不夠而導致人員發生碰撞事故;室外機械在風力作用下的滑移或傾翻;結構垮塌等。
在機械行業,存在以下主要危險和危害:
(1)物體打擊:是指物體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產生運動,打擊人體而造成人身傷亡事故。不包括主體機械設備、車輛、起重機械、坍塌等引發的物體打擊。
(2)車輛傷害:是指企業機動車輛在行駛中引起的人體墜落和物體倒塌、飛落、擠壓造成的傷亡事故。不包括起重提升、牽引車輛和車輛停駛時發生的事故。
(3)機械傷害:是指機械設備運動(靜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與人體接觸引起的擠壓、碰撞、沖擊、剪切、卷入、絞繞、甩出、切割、切斷、刺扎等傷害。不包括車輛、起重機械引起的傷害。
(4)起重傷害:是指各種起重作業(包括起重機安裝、檢修、試驗)中發生的擠壓、墜落、物體(吊具、吊重物)打擊等。
(5)觸電:包括各種設備、設施的觸電,電工作業時觸電,雷擊等。
(6)灼燙:是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酸、堿、鹽、有機物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不包括電灼傷和火災引起的燒傷。
(7)火災傷害:包括火災造成的燒傷和死亡。
(8)高處墜落:是指在高處作業中發生墜落造成的傷害事故。不包括觸電墜落事故。
(9)坍塌:是指物體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過自身的強度極限或因結構穩定性破壞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溝時的土石塌方、腳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建筑物坍塌等。不包括礦山冒頂片幫和車輛、起重機械、爆破引起的坍塌。
(10)火藥爆炸:是指火藥、炸藥及其制品在生產、加工、運輸、貯存中發生的爆炸事故。
(11)化學性爆炸:是指可燃性氣體、粉塵等與空氣混合形成爆炸混合物,接觸引爆物體時發生的爆炸事故(包括氣體分解、噴霧、爆炸等)。
(12)物理性爆炸:包括鍋爐爆炸、容器超壓爆炸等。
(13)中毒和窒息:包括中毒、缺氧窒息、中毒性窒息。
(14)其他傷害:是指除上述以外的傷害,如摔、扭、挫、擦等傷害。
[例題](2009年考試題)
機械行業的主要傷害分為14類。在已經斷電的橋式起重機滑軌上進行維修作業時不慎跌落造成的傷害,屬于()類傷害。
A.起重
B.車輛
C.坍塌
D.高處墜落
[答案]A
[例題](2010年考試題)
某機械廠一次橋式起重機檢修中,一名檢修工不慎觸及帶電的起重機滑觸線,遭到強烈電擊,墜落地面,經搶救無效身亡。從主要危險和有害因素的角度分析,這起死亡事故屬于( )類型的事故。
A.車輛傷害
B.觸電
C.高處墜落
D.其他傷害
[答案]B
(二)機械傷害預防對策措施
機械危害風險的大小取決于機器的類型、用途、使用方法,人員的知識、技能、工作態度;同時,還與人們對危險的了解程度和所采取的避免危險的技能有關。正確判斷什么是危險和什么時候會發生危險是十分重要的。預防機械傷害包括兩方面的對策。
1.實現機械安全:
①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
②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次數;
③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或提供安全裝置,使得接近這些部位不會導致傷害);
④提供保護裝置或者防護服。
上述措施是依次序給出的,這些措施也可以結合起來使用。
[例題](2008年考試題)
3. 預防機械傷害包括實現機械本質安全和保護操作者及有關人員安全等方面的措施,實現機械本質安全的主要措施包括:①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②減少或消除接近機器危險部位的次數③提供保護裝置或個人防護裝備④減少產生危險的原因等。實施上述措施的正確順序是()。
A.②-①-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答案】:C
[例題](2009年考試題)
預防機械傷害的對策包括實現機械本質安全和提高操作人員安全素質兩方面。其中,選擇實現機械本質安全措施的最佳順序是()。
A.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次數→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提供保護裝置或個人防護裝備→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
B.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提供保護裝置或個人防護裝備→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次數→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
C.提供保護裝置或個人防護裝備→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次數→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
D.消除產生危險的原因→減少或消除接觸機器的危險部件的次數→使人們難以接近機器的危險部位→提供保護裝置或個人防護裝備
【答案】:D
2.保護操作者和有關人員安全:
①通過培訓來提高人們辨別危險的能力;
②通過對機器的重新設計,使危險更加醒目(或者使用警示標志);
③通過培訓,提高避免傷害的能力;
④采取必要的行動來避免傷害的自覺性。
(三)通用機械安全設施的技術要求
1.安全設施設計要素
設計安全裝置時,要把安全人機學的因素考慮在內。疲勞是導致事故的一個重要因素,設計者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使人的疲勞降低到最小的程度,使操作人員健康舒適地進行勞動。
(1)正確地布置各種控制操作裝置。
(2)正確地選擇工作平臺的位置及高度。
(3)提供座椅。
(4)出入作業地點要方便。
在無法使用設計來做到本質安全時,為了消除危險,要使用安全裝置。設置安全裝置,要考慮四方面因素:
(1)強度、剛度、穩定性和耐久性。
(2)對機器可靠性的影響,例如固體的安全裝置有可能使機器過熱。
(3)可視性(從操作及安全的角度來看,有可能需要機器的危險部位有良好的可見性)。
(4)對其他危險的控制,例如選擇特殊的材料來控制噪聲的強度。
2. 機械安全防護裝置的一般要求
(1)安全防護裝置應結構簡單、布局合理,不得有銳利的邊緣和突緣。
(2)安全防護裝置應具有足夠的可靠性,在規定的壽命期限內有足夠的強度、剛度、穩定性、耐腐蝕性、抗疲勞性,以確保安全。
(3)安全防護裝置應與設備運轉連鎖,保證安全防護裝置未起作用之前,設備不能運轉;安全防護罩、屏、欄的材料,及其至運轉部件的距離,應符合《機械安全防護裝置固定式和活動式防護裝置設計與制造一般要求》GB/T 8196——2008的規定。
(4)光電式、感應式等安全防護裝置應設置自身出現故障的報警裝置。
(5)緊急停車開關應保證瞬時動作時能終止設備的一切運動。對有慣性運動的設備,緊急停車開關應與制動器或離合器連鎖,以保證迅速終止運行。緊急停車開關的形狀應區別于一般開關,顏色為紅色;緊急停車開關的布置應保證操作人員易于觸及,且不發生危險;設備由緊急停車開關停止運行后,必須按啟動順序重新啟動才能重新運轉。
3.對機械設備安全防護罩、網的技術要求
1)對機械設備安全防護罩的技術要求
(1)只要操作工可能觸及到的活動部件,在防護罩沒閉合前,活動部件就不能運轉。
(2)采用固定防護罩時,操作工觸及不到運轉中的活動部件。
(3)防護罩與活動部件間有足夠的間隙,避免防護罩和活動部件之間的任何接觸。
(4)防護罩應牢固地固定在設備或基礎上,拆卸、調節時必須使用工具。
(5)開啟式防護罩打開時或一部分失靈時,應使活動部件不能運轉或運轉中的部件停止運動。
(6)使用的防護罩不允許給生產場所帶來新的危險。
(7)不影響操作。在正常操作或維護保養時不需拆卸防護罩。
(8)防護罩必須堅固可靠,以避免與活動部件接觸造成損壞和工件飛脫造成傷害
(9)一般防護罩不準腳踏和站立;必須作平臺或階梯時,應能承受1500N的垂直力,并采取防滑措施。
4.對機械設備安全防護網的技術要求
防護罩應盡量采用封閉結構;當現場需要采用網狀結構時,應滿足GB/T8196—2008 對不同網眼開口尺寸的安全距離(防護罩外緣與危險區域——人體進入后,可能引起致傷危險的空間區域)間的直線距離的規定,見表1—1。
表1—1不同網眼開口尺寸的安全距離 mm
防護人體通過部位 | 網眼開口寬度 (直徑及邊長或橢圓形孔短軸尺寸) |
安全距離 |
手指尖 | <6.5 | ≥35 |
手指 | <12.5 | ≥92 |
手掌(不含第一掌指關節) | <20 | ≥135 |
上肢 | <47 | ≥460 |
足尖 | <76(罩底部與所站面間隙) | 150 |
【例題】防護人體手掌(不含第一掌指關節) 通過的防護網,其網眼開口寬度為:
A. <12.5mm
B. <20mm
C. <35mm
D. <40mm
【答案】 B
233網校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