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選題答案:
1.B[解析]違反金融管理法規是金融犯罪突出的客觀特征,如果某種金融行為并沒有違反金融管理法規,則該種行為就不可能構成金融犯罪。因此,違反金融管理法規是金融犯罪成立的前提和基礎
2.B[解析]出售、購買、運輸假幣罪的犯罪主體為年滿16周歲具有辨認控制能力的自然人,其中,購買假幣罪中的主體不能為金融工作人員,否則可能構成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罪。
3.D[解析]偽造貨幣罪是指違反貨幣管理法規,依照貨幣的式樣,制造假貨幣冒充真貨幣的行為,因此偽造貨幣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貨幣管理制度。
4.D[解析]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是指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違反規定,為他人出具信:用證或其他保函、票據、存單、資信證明,情節嚴重的行為。因此,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金融票證的管。理制度。
5.A[解析]職務侵占罪是指非國有的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已有,數額較大的行為。
6.D[解析]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的主觀方面是過失,行為人既可能是未盡嚴格審查合同、認識被騙結果的注意義務,也可能是對結果有所認識,但未盡避免國家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結果的避免
7.C[解析]購買假幣罪中的主體不能為金融工作人員,否則可能構成金融工作人員購買假幣罪。
8.A[解析]A選項所述將抵押物重復擔保進行貸款,屬于貸款詐騙行為。B選項屬于銀行與企業協商貸款合同,但如果利率低于基準貸款利率則屬于利率違法行為。C選項所述行為是正常的貸款行為,但延期一般不超過原貸款期限的一半(累計不超過3年)。D選項所述行為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并沒有從銀行詐騙貸款。
9.D[解析]A選項所述行為屬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8選項所述行為屬于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的行為。C選項所述行為屬于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的行為。
10.B[解析]B選項所述行為屬于信用證詐騙的行為。A、C選項所述行為皆為合法行為。D選項所述行為違反了《支付結算辦法》的有關規定,尚未觸犯《刑法》。
11.A[解析]張某按某銀行支行的業務印章自己制作了一個業務印章,并印制了空白存單的行為屬于偽造銀行存單,犯了偽造金融票證罪。
12.A[解析]金融犯罪是一種圖利犯罪,其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有的還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故A選項的說法錯誤,B選項的說法正確。金融犯罪的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故C選項的說法正確。金融犯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金融管理法規,非法從事貨幣資金融通活動,危害國家金融管理秩序,情節嚴重的行為,故D選項的說法正確。
13.C[解析]信用卡詐騙罪,是指使用偽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虛假的身份證騙領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廢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惡意透支進行詐騙活動,數額較大的行為。
14.B[解析]A項觸犯了《刑法》中的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B項屬于合法經營,C項行為觸犯了《刑法》中的洗錢罪,D項行為構成金融詐騙罪。
15.B[解析]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的行為主要有:(1)偽造、變造匯票、支票、本票;(2)偽造、變造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3)偽造、變造信用證或者附隨的單據、文件;
《4)偽造信用卡。故B選項符合題意。
16.A[解析]金融犯罪侵犯的客體是金融管理秩序。金融安全有序,是國家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的重要基礎。故A選項正確。
17.D[解析]A項所述行為構成偽造貨幣罪,B項所述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C項所述行為構成非法出具金融票證罪。本題正確答案為D。
18.C[解析]金融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破壞國家金融管理秩序,使公私財產權利遭受嚴重損失,根據《刑法》規定應受懲罰的行為。ABD選項均屬于金融犯罪。C選項屬于擾亂市場秩序罪。
19.A[解析]金融機構工作人員購買假幣、以假幣換取貨幣罪,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購買偽造的貨幣,或者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偽造的貨幣換取貨幣的行為。《刑法》的有關規定并不要求這兩種行為同時實施,同時實施這兩種行為的,并列確定罪名。故A選項正確。
20.c[解析]持有、使用假幣罪,是指違反貨幣管理法規,明知是偽造的貨幣而持有、使用,數額較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