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斷題(本大題15小題.每題10分,共150分。請對下列各題做出判斷,“√”表示正確,“X”表示不正確。在答題卡上將該題答案對應的選項框涂黑。)
第1題 信貸資金運動同財政資金、企業資金、個人資金的運動是一樣的。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信貸資金運動不同于財政資金、企業資金、個人資金的運動,但又離不開財政資金、企業資金、個人資金的運動。因此,信貸資金運動和社會其他資金運動構成了整個社會再生產資金的運動,它的基本特征也是通過社會再生產資金運動形式表現出來的。
第2題 人員促銷是一種以促成銷售為目的的口頭交談,以達到提高客戶忠誠度和促成購買更多信貸產品的有效手段。 ( )
【正確答案】: √
2第3題 公司信貸的貸款人應當是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的企(事)業法人。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公司信貸的借款人應當是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或主管機關)核準登記的企(事)業法人。
第4題 公司信貸行業風險處于衰退階段時銀行應禁止提供貸款。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在行業成熟度中劃分的四個不同階段中,銀行都有提供貸款的機會。但是不同階段的借款條件和風險程度區別很大,行業的啟動階段就很難找到比較安全的貸款機會。
第5題 借款公司有明確的借款需求原因,銀行就沒有必要進行借款需求分析了。(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借款公司有明確的借款需求原因,比如存貨融資、設備融資,借款需求分析仍然是非常必要的。原因就在于,雖然許多企業都通過先進的風險管理技術來控制企業面臨的業務和行業風險,以使氽業具有較高的贏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但是它們可能缺少必要的財務分析技術米確定資本運作的最佳財務結構,而銀行可以通過借款需求的分析為公司提供融資方面的合理建議,這不但有利于公司的穩健經營,也有利于銀行降低貸款風險。
第6題 商業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權級別越高,抵押物的市場價值越大,變現能力越強,則貸款的風險也越大。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借款人應提供一定的、合適的抵押物以減少或避免商業銀行貸款損失,特別是在中長期貸款中,如果沒有擔保物作為抵押,商業銀行通常不予放款。商業銀行對抵押物的要求權級別越高,抵押物的市場價值越大,變現能力越強,則貸款的風險越低。
第7題 當項目投資回收期小于或等于基準投資回收期時,表明該項目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收回投資。 ( )
【正確答案】: √
第8題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項特定債務得不到清償,會影響某一企業或某一銀行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但不會影響其他債權債務關系的維持。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項特定債務得不到清償,不僅會影響某一企業或某一銀行生產和經營活動的正常運行,還會影響其他債權債務關系的維持。
第9題 需要提交董事會出具的同意招保的決議及授權書,董事會成員簽字的樣本,同時提供由商業銀行出具的驗資報告或出資證明。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需要提交董事會出具的同意招保的決議及授權書,董事會成員簽字的樣本,同時提供由中國注冊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驗資報告或出資證明。
第10題 固定資產貸款和項目融資的發放條件不包括與貸款同比例的資本金己足額到位、項目實際進度與已投資額相匹配等要求。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固定資產貸款和項日融資的發放條件應包括與貸款同比例的資本金已足額到位、項目實際進度與己投資額相匹配等要求。
第11題 對于采用貸款人受托支付的,要審查還款能力、借據中所列金額、支付對象是否與貸款用途證明材料一致。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對于采用貸款人受托支付的,要審查提款申請、借據中所列金額、支付對象是否與貸款用途證明材料一致。此外,還要審核借款人交易對手或收款人名稱、開戶銀行、賬號、付款金額、用途等基本要素是否與交易合同、發票憑證、監理部門出具的證明等資料一致,是否與借款合同約定的借款用途與支付要求相一致。
第12題 經濟擴散指數可以看做藍色預警法的應用。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各種商情指數、預期合成指數、商業循環指數、經濟擴散指數、經濟波動圖等都可以看做黑色預警法的應用。
第13題 貸款展期不影響銀行原有的資金安排。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貸款展期會影響銀行原有的資金安排,因此借款人必須提前與銀行協商,經銀行同意,貸款才可以展期。
第14題 普通損失準備金可以計入商業銀行資本基礎的附屬資本,但計入的普通準備金不能超過加權風險資產的125%,超過部分不再計入。 ( )
【正確答案】: √
第15題 我國直接融資比重較大,企業普遍缺少自有資金,企業效益不好,必然導致銀行產生不良資產。 ( )
【正確答案】: X
[解析] 我國間接融資比重較大,企業普遍缺少自有資金,企業效益不好,必然導致銀行產生不良資產。我國傳統上是以商業銀行為主的融資格局,資本市場的發展相對滯后,使得全社會的信用風險集中積聚到商業銀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