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銀行績效評價的概念和目的
銀行績效評價是銀行股東、監管當局和內部經營管理者了解銀行目前狀況,判斷銀行未來發展方向,并據以作出決策、采取相應措施的重要工具。
銀行績效評價的目標不僅僅是了解銀行目前的狀況,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銀行經營業績和管理水平,使銀行持續獲得成功。銀行績效評價是實現銀行經營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
銀行績效評價的方法是先將經營目標分層次轉化為具體的、可操作的評價指標,然后對各項業務活動結果進行度量,確認偏差、分析原因、予以矯正。
(2)銀行經營的股東價值最大化目標
(3)銀行經營的“三性”的平衡:即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益性的平衡。“三性”平衡的目標也被稱為銀行的經營原則。
“三性“之間的矛盾主要體現為效益性與流動性、效益性與安全性之間的矛盾:效益性與流動性、效益性與安全性之間是對立的,但流動性與安全性之間通常是一致的(安全性高的資產因被普遍接受而具有高流動性,流動性高的資產因可隨時轉換為現金而較安全)。但安全性和流動性并不總是一致的(如股票的流動性高,但由于價格的波動性高導致安全性低)。不過,安全性和流動性一般不存在對立性(即一項資產的高安全性不會直接導致其低流動性,一項安全性高的資產流動性很低不是因為其安全性高,而是有別的原因)。
“三性”之間又是一致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是效益性的基礎和必要條件,效益性是安全性和流動性的最終目標和重要保證。銀行只有保持必要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才能從根本上保證盈利目標的順利實現,因此,在經營策略上,銀行首先不是追求盈利而是先保證資金的流動和安全,在此前提下,再去追求盡可能多的盈利。另一方面,銀行利潤能夠幫助銀行充實資本、增強實力,從而能夠增強客戶對銀行的信心,提高銀行的經營管理水平,從而為銀行的流動性和安全性提供重要保證。如果銀行不能保證盈利,其安全性和流動性本身就失去了意義,因為股東不賺錢就會撤回投資、關閉銀行。
2、銀行財務報表
(1)與財務報表相關的一些基本概念
(2)銀行財務報表及其結構
(3)反映銀行經營績效的主要財務指標
代表銀行每一單位股東權益在分紅前的凈利潤,數值越大說明銀行資本的盈利水平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