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經濟金融基礎
第三章 金融市場
考點一:掌握金融市場的功能
金融市場功能 |
(1)貨幣資金融通(最主要、最基本的功能) |
(2)優化資源配置 |
(3)風險分散與風險管理 |
(4)經濟調節功能 |
(5)交易及定價功能 |
考點二:熟悉金融市場的分類
分類標準 | 內容 |
(1)期限 | ①貨幣市場。期限在一年以內(含一年)。我國貨幣市場主要包括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回購市場、票據市場和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②資本市場。期限在一年以上。主要包括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
(2)工具類型 | 債券市場、票據市場、外匯市場、股票市場、黃金市場和保險市場等。 |
(3)交易階段 | ①發行市場(一級市場)。債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初次發行,供投資者認購投資的市場。②流通市場(二級市場)。已上市的金融工具(如債券、股票等)進行買賣轉讓的市場。 |
(4)交割時間 | ①現貨市場。現貨市場是當日成交,當日、次日或隔日等幾日內進行交割(即一方支付款項、另一方交付證券等金融工具)的市場。②期貨市場。期貨市場是將款項和證券等金融工具的交割放在成交后的某一約定時間(如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或半年等,一般在一個月以上、一年之內)進行的市場。 |
(5)交易場所 | ①場內交易市場(有形市場)。是指有固定場所、有組織、有制度的金融交易市場,例如,股票交易所。②場外交易市場(柜臺市場或無形市場)。是指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市場,交易者通過經紀人或交易商的電話、網絡等洽談成交。 |
(6)融資方式 | ①直接融資市場。資金供給者直接向資金需求者融資,如發行股票、債券等;②間接融資市場。資金供給者與資金需求者借助于中介機構進行融資,如銀行貸款。 |
考點三:掌握金融工具的特點及種類
1、金融工具的特點
特點 | 內容 |
(1)流動性 | 信用工具變現而不遭受損失的能力,體現在①能否方便地隨時變現;②變現過程中損失程度和所耗費的交易成本的大小; |
(2)收益性 | 通過收益率反映 |
(3)風險性 | 金融工具主要由兩類風險:①信用風險(違約風險);②市場風險 |
2、金融工具的種類
分類標準 | 內容 |
(1)期限 | ①短期金融工具:商業票據、短期國庫券、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大額定期存單、回購協議等;②長期金融工具:股票、企業債券、長期國債。 |
(2)融資方式 | ①直接融資工具:國庫券、企業債券、商業票據、股票等②間接融資工具:銀行債券、銀行承兌匯票、可轉讓大額存單、人壽保險單 |
(3)投資者權利 | ①債權工具:債券②股權工具:股票③混合工具:可轉換公司債券和基金 |
考點四:掌握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內容、特點及證券發行和定價;
分類 | 內容 |
貨幣市場 | 特點:低風險、低收益、期限短、流動性高、交易量大、交易頻繁。 |
同業拆借市場:銀行等金融機構間的短期資金借貸市場,期限短,對拆借主體信用等級要求高。 | |
回購市場:對回購協議進行交易的短期融資市場,以大宗交易為主。 | |
票據市場:以匯票、本票和支票的發行、擔保、承兌、貼現來實現短期資金融通的市場。該市場主要包括票據承兌市場和票據貼現市場。 | |
大額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CDs,由商業銀行發行的、有固定面額和約定期限并可以在市場上轉讓流通的存款憑證。 | |
資本市場 | 特點:風險大、收益較高、期限長、流動性差。 |
股票市場:我國多層次股票市場分為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包括滬深主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場外市場包括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區域股權交易市場以及已經試點的券商柜臺交易市場。 | |
債券市場:債券的發行包括直接發行與間接發行。直接發行是指債券發行人直接向投資者推銷。間接發行是指發行人委托中介機構進行承購推銷。國債大部分都采用間接發行的方式,主要由承購包銷、招標發行等方式。債券發行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債券面額、票面利率、市場利率和債券期限。 |
考點五:熟悉金融體系的內容;
類別 | 機構 |
(1)貨幣當局 | 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管理局 |
(2)金融監管機構 |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 |
(3)銀行業金融機構 | 政策性銀行商業銀行其他銀行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貨幣經紀公司、貸款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 |
(4)證券期貨類金融機構 | 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和證券登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 |
(5)保險類金融機構 | 保險公司、保險專業中介機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 |
(6)其他金融機構 | 金融控股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等 |
(7)金融行業自律組織 | 中國銀行業協會、證券業協會、期貨業協會、基金業協會、保險業協會、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