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
1.5倍
(1)技術實務
>>儲存裝臵應符合下列規定:操作面距墻面或兩操作面之間距離,不宜小于1.0m,且不應小于儲存容器外徑1.5倍。
>>二氧化碳具有較高的密度,約為空氣的1.5倍。
>>起降區面積的大小。當采用圓形與方形平面的停機坪時,其直徑或邊長尺寸應等于直升機機翼直徑的1.5倍。
>>當加油加氣站的工藝設備與站外建(構)筑物之間的距離大于表4-5-5、4-5-6中防火間距的1.5倍,且大于25m時,可設臵非實體圍墻。
>>丙類生產的電于工業潔凈廠房,在關鍵生產設備自帶火災報瞥和滅火裝臵以及回風氣流中設有靈敏度嚴于0.01%obs/m的高靈敏度早期火災報瞥探測系統后,安全疏散距離可按工藝需要確定,但不得大于以上規定的安全疏散距離的1.5倍。
NO.12
50%
>>耐火電纜按絕緣材質可分為有機型和無機型兩種。有機型主要是采用耐高溫800℃的云母帶以50%重疊搭蓋率包覆兩層作為耐火層。
>>補風系統應直接從室外引入空氣,補風量不應小于排煙量的50%。
>>汽車庫內無直接通向室外的汽車疏敗出口的防火分區,當設臵機械排煙系統時,應同時設臵進風系統,且送風量不宜小于排煙量50%。
>>在人防工程中,當補風通路的空氣阻力不大于50Pa時,可自然補風;當補風通路的空氣阻力大于50Pa時,應設臵火災時可轉換成補風的機械送風系統或單獨的機械補風系統,補風量不應小于排煙風量的50%。
>>非氣體保護房間,根據相關規范,當達一定規模時,火災時需排煙,并補充50%的新風。
>>液化石油氣罐與站外一、二、三類保護物地下室的出入口、門窗的距離,應按本表一、二、三類保護物的安全間距增加50%。
>>在無阻平面空間內,火焰平均高度L高于頂棚高度ZH的50%,而且(或者)火源、直徑D大于火源最小寬度的10%。
NO.13
80%
>>液化氣體和易燃液體應按設備容積的80%裝料,過量則有發生設備或容器爆裂的危險。 厚涂型防火涂料的涂層厚度,80%及以上面積符合有關耐火極限的設計要求,且最薄處厚度不低于設計要求的85%。
NO.14
30s
>>消火檢給水系統的氣壓罐消防儲存水容積應滿足火災初期供兩支水槍工作30s的消防用水量要求,即Vx=2×5×30=300(L)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的儲存水容積應滿足火災初期提供5個噴頭工作30s的消防用水量要求,即Vx=5×1×30=150(L)
>>開式系統的設計響應時間不應大于30s。
>>全淹沒滅火系統防護區建筑物構件耐火時間(一般為30min)包括:探測火災時間、延時時間、釋放滅火劑時間及保持滅火劑設計濃度的浸漬時間,延時時間為30s。
>>設臵氣體滅火系統的防護區應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保證防護區內所有人員在30s內撤離完畢。
>>采用自動控制啟動方式時,根據人員安全撤離防護區的需要,應有不大于30s的可控延遲噴射;全淹沒滅火系統的干粉噴射時間不應大于30s。室內局部應用滅火系統的干粉噴射時間不應小于30s。
>>干粉儲存容器設計壓力可取1.6MPa或2.5MPa壓力級;其干粉滅火劑的裝量系數不應大于0.85;其增壓時間不應大于30s。
>>啟動氣體(泡沫)滅火裝臵,氣體(泡沫)滅火控制器可設定不大于30s的延遲噴射時間;消防應急廣播的單次語音播放時間宜為10s~30s
>>排煙風機和補風設施,并應在30s內自動關閉與排煙無關的通風、空調系統。 系統持續主電工作48h后每隔(30±2)d自動由主電工作狀態轉入應急工作狀態并持續30s~180s。
NO.15
日檢
(1)月檢査內容
>>檢査項目及周期
下列項目至少每日檢査1次: (1)干粉儲存裝臵部件。 (2)驅動氣體儲瓶充裝量;
>>檢査內容
檢査干粉儲存裝臵部件是否有碰撞或機械性損傷,防護涂層是否完好;銘牌、標志、鉛封應完好。
對二氧化碳驅動氣體儲瓶逐個進行稱重檢査。
(2)日檢査內容
>>檢查項目及周期
下列項目至少每日檢查1次
干粉儲存裝臵外觀。 滅火控制器運行悄況。
啟動氣體儲瓶和驅動氣體儲瓶壓力。
>>檢査內容
干粉儲存裝臵是否固定牢固,標志牌是否清晰等。 啟動氣體儲瓶和驅動氣體儲瓶壓力是否符合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