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學生動作的執行由出聲的外部語言到不出聲的外部語言,再到內部語言的過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個階段()
A.操作練習
B.原型定向
C.原型內化
D.原型操作
答案:C
30.提出歸因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馬斯洛
B.耶克斯和多德森
C.韋納
D.多伊奇
答案:C
六、辨析題:31~3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
31.情緒和情感是一種主觀體驗,是人和動物共同具有的。
答案:錯誤。(1)情緒與生理需要相聯系,是低級的,人和動物都具有。(2)情感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是高級的、人所特有的。
32.超額學習的量與保持量成正比,所以,最佳記憶效果與超額學習的量成正比。
答案:錯誤。超額學習的量與保持量成正比,但是,最佳記憶效果與超額學習的量并不是成正比。實驗研究表明,一般超額學習在50%左右效果最佳,一旦超過100%,保持效果便不再隨之顯著增長,反而逐次降低。
七、簡答題:33~35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心理健康的標準可以包括哪幾個方面?
答案:心理健康的標準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智力正常;(2)了解自我;(3)能協調、控制情緒,心境良好;(4)能與他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5)獨立、自主、有責任心;(6)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
34.簡要說明人際關系的取向。
答案:(1)包容需要:人是群居的社會動物,離開群體就無法生存,因此,人必須與別人聯系、往來、結交,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基于這種愿望,人在與他人相處中,其行為具有種種共同特征,如主動與他人交往,積極參與團體活動,對他人表示親和等。
(2)控制需要:這是一種企圖運用權力和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關系的愿望,其行為特征是使用權力和權威來支配、控制、領導他人,或者反對權力,藐視權威,追隨、模仿他人,受人支配等。
(3)情感需要:在感情上愿意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系,其行為特征是同情、熱情、喜愛和親近等,或者是冷淡、疏遠、厭惡、憎恨等。
35.注意范圍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案:注意范圍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知覺對象的特點。這種注意范圍的大小是隨著被知覺對象的特點而改變的。被注意的對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有規律,越能成為相互聯系的整體,注意的范圍就越大。
(2)知覺者的活動任務與目的。知覺對象相同,人的活動任務不同,這時注意的范圍大小也會發生變化。在活動中,主體的目的任務越明確,注意的范圍就會越大。反之,注意的范圍就會越小。
(3)知覺者的知識經驗。知覺主體的所特有的知識經驗使注意的范圍會發生變化。知覺對象與主體經驗越相關,知覺主體的注意范圍就會越大。同時,知識經驗越豐富,越善于把知覺對象組成一個整體來感知,注意的范圍就會越大。
八、論述題:36小題,15分。
36.聯系實際,談談影響能力發展的因素。
答案:(1)能力是人成功地完成某種活動所必備的直接影響活動效率的個性心理特征。(2)遺傳素質是能力發展的物質前提;環境因素對能力發展有重要作用,其中,營養是影響能力發展的重要因素,個體早期經驗對能力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學校教育則對能力發展起主導作用;實踐活動是能力發展的重要基礎;自我效能感和個性品質是影響能力發展的一個重要的主觀因素。(3)結合實際加以分析。
2017成考:2017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入口 2017年成人高考招生簡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