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題(共6題。每題20分),要求分析合理,結論正確;有計算要求的。應簡要寫出計算過程。
一、某工程,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按照《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簽訂了施工承包合同。合同約定:工期6個月;A、B工作所用的材料由建設單位采購;合同價款采用以直接費為計算基礎的全費用綜合單價計價;施工期間若遇物價上漲,只對鋼材、水泥和集料的價格進行調整,調整依據為工程造價管理部門公布的材料價格指數。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所列各項工作的估算工程量和施工單位的報價見表4-1,該工程的各項工作按最早開始時間安排,按月勻速施工,經總監理工程師批準的施工進度計劃如圖4一1所示。
表4-1 估算工程量和報價
工作 |
A |
B |
C |
D |
E |
F |
G |
估算工程量/m3 |
2500 |
3000 |
4500 |
2200 |
2300 |
2500 |
2000 |
報價/(元/m3) |
100 |
150 |
120 |
180 |
1OO |
150 |
200 |
在施工過程中發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1:施工單位有兩臺大型機械設備需要進場,施工單位提出應由建設單位支付其進場費,但建設單位不同意另行支付。
事件2:建設單位提供的材料運抵現場后,項目監理機構要求施工單位及時送檢,但施工單位認為,施工合同專用條款并未對此做出約定,因此,建設單位提供的材料,施工單位沒有送檢的義務,若一定要施工單位送檢,則由建設單位支付材料檢測費用。
事件3:當施工進行到第3個月末時,建設單位提出一項設計變更,使D工作的工程量增加2000m³。施工單位調整施工方案后,D工作持續時間延長1個月。從第4個月開始,D工作執行新的全費用綜合單價。經測算,新單價中直接費為160元/m³,間接費費率為15%,利潤率為5%,計稅系數為3.41%。
事件4:由于施工機械故障,G工作的開始時間推遲了1個月。第6個月恰遇建筑材料價格大幅上漲,造成F、G工作的造價提高,造價管理部門公布的價格指數見表4-2。施工單位隨即向項目監理機構提出了調整F、G工作結算單價的要求。經測算,F、G工作的單價中,鋼材、水泥和集料的價格所占比例均分別為25%、35%和10%。
表4-2 建筑材料價格指數
費用名稱 |
基準月價格指數 |
結算月價格指數 |
鋼材 |
105 |
130 |
水泥 |
110 |
140 |
集料 |
100 |
120 |
【問題】
1.事件1中,建設單位的做法是否正確?說明理由。
2.指出事件2中施工單位說法的正確和錯誤之處,分別說明理由。
3.事件3中,針對施工單位調整的施工方案,寫出項目監理機構的處理程序。列式計算D工作調整后新的全費用綜合單價(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4.事件4中,施工單位提出調整F和G工作單價的要求是否合理?說明理由。列式計算應調價工作的新單價。
5.計算4、5、6月份的擬完工程計劃投資和施工單位的應得工程款額(計算結果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