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D
解題要點:一般成倍節拍流水組織方式也具有各施工專業隊能連續施工,但施工段之間有空閑時間的特點。而一般成倍節拍流水與無節奏流水的流水節拍的特征不同。
62.B
解題要點:利用累加數列錯位加減取大差值法求得流水步距為9天;再利用T=∑k+∑t。+∑z+∑G一∑c得9+(2+1+2).=14(天)
63.B
解題要點:K=最大公約數{4,2,6)=2天;n’=4/2+2/2+6/2=6;T=(m×r+n’一1)×k+∑z+∑G一∑c=(5×1+6—1)×2+o—o=20(天)
64.D
解題要點:TFs一28—25—3天FFs—min{28,26,30}一25—1(天)
65.B
解題要點:計算各工作最早開始和最早結束時間及相鄰兩工作之間的時間間隔得到關鍵線路O一3—6(虛擬開始一C—G)。
66.C
解題要點:雙代號時標網絡計劃中,從終止節點開始逆箭線返回無波形線的線路。
67.D
解題要點:雙代號網絡計劃中,當T。>T,時關鍵工作的總時差為負值而自由時差除結束工作外,其他工作均為O,而結束工作中的關鍵工作,其自由時差等于總時差(均是計劃工期減最早完成時間)。
68.B
解題要點:在計劃實施過程中,網絡計劃出現偏差需要調整時,若采用改變邏輯關系方案,關鍵線路有可能發生變化。
69.B
解題要點:A、C、D均無;在圖中出現了C、D、E與緊前工作不符的邏輯關系錯誤。
70.C
解題要點:A、B、D項是決定工作組織關系的因素。
71.A
解題要點:資源均衡未必是資源限定的數量,而最短工期時的資源也不一定能達到均衡。
72.D
解題要點:緊后工作最早開始時間為(24—5)+3=22天,第22天檢查時尚需工作3天,本工作尚有總時差(24—22)一3=一1天,超過總時差1天。
73.D
解題要點:A、C項適用于項目中的某項工作,B項適用于工程項目的某一局部,并能分析判定對總工期的影響。
74.C
解題要點:調整進度計劃,肯定是實際進度出現了偏差,而且偏差值已超過其工作的自由時差或總時差,才能根據進度計劃的約束條件進行調整。
75.C
解題要點:B、D項由設計單位編制,而后提交監理工程師審核,A項是設計前準備階段的任務。
76.C
解題要點:先計算工作D的總時差TFD=3天,所以D工作延誤4天,影響工期1天。
77.B
解題要點:監理工程師審查承包單位提交的進度計劃,是保證進度目標的實現并不能解除施工單位的任何責任和義務。
78.A
解題要點:任何執行前的進度計劃都屬于事前控制。
79.D
解題要點:A、B項為技術措施;C項是經濟措施。
80.C
解題要點:A、D項是施工單位編制;B項是采購供應單位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