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人力資源專業(yè)精選講義(2)
導讀:介紹一些常見的激勵理論,如需要層次理論、雙因素理論、ERG理論、三重需要理論.....等。
三、ERG 理論
1.ERG理論
奧爾德佛對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修訂。提出人有三種核心需要。

2.評論
ERG理論認為: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但是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不能滿足時,對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就會加強)
四、三重需要理論(麥克里蘭)
1.三種需要:
成就需要:個體追求優(yōu)越感的驅動力,或者參照某種標準去追求成就感,尋求成功的欲望。
權力的需要:促使別人順從自己意志的欲望。
親和需要:尋求別人建立友善且親近的人際關系的欲望。
2.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點
(1)選擇適度的風險
(2)有較強的責任感
(3)喜歡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
五、公平的理論
1.公平理論的內容

2.恢復公平的五種方法(員工)
1)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
2)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
3)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
4)改變參照的對象
5)辭職
3.公平在管理上的應用
1)根據員工對工作和組織的投入來給與更多的報酬,并確保不同的員工的投入/產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員工的公平感。
2)因為公平感是員工的主觀感受,應經常注意了解員工的公平感,對于不公平感的員工應予以及時引導或調整報酬。
六、期望理論
主要內容:效價×期望×工具=動機
效價:個體對所獲得的報酬的偏好程度,是個體得到報酬的愿望的數(shù)量表示(個人需要多少報酬)。
期望:員工對努力工作能夠完成任務的信念強度(個人對努力產生成功績效的概率估計)。
工具:員工對一旦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報酬的信念(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系的估計)。
七、強化理論
行為的結果對行為本身有強化作用,是行為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一種行為主義的觀點,強化理論忽視了人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
【補充內容】
八、目標設置理論
目標使人們知道他們完成什么樣的工作,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這種目標的明確性能夠提高績效,尤其是當目標相對困難但又可以實現(xiàn)時,會比簡單的目標更能導致高的績效。
九、其他的激勵理論
1.X理論與Y理論
X理論:把人看作天生是懶惰的,只求物質滿足,不負責任,無志向,因此需要強迫工作。
Y理論:認為工作也是人們的一種需要,員工能自我監(jiān)督和控制,能主動承擔責任,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
2.認知評價理論
觀點:雖然人們可以分別被內、外在因素激勵,但這兩個因素并非毫無關聯(lián),當對某種工作的結果進行外部獎勵時,那種因喜歡工作而產生的內在激勵作用便會降低,因為這會使人們感到自己不是自覺的人,是為了 外部的因素而工作,覺得自己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控制。
3.能力與機遇理論
能力與機遇對員工績效提高很重要。激勵不僅要激發(fā)其工作動機,還要注意能力的高低及為其提供良好的機遇,(尤其在機遇提供方面,常被忽視)
1.ERG理論
奧爾德佛對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修訂。提出人有三種核心需要。

2.評論
ERG理論認為:各種需要可以同時具有激勵作用;但是如果較高層次的需要不能滿足時,對滿足低層次需要的欲望就會加強)
四、三重需要理論(麥克里蘭)
1.三種需要:
成就需要:個體追求優(yōu)越感的驅動力,或者參照某種標準去追求成就感,尋求成功的欲望。
權力的需要:促使別人順從自己意志的欲望。
親和需要:尋求別人建立友善且親近的人際關系的欲望。
2.成就需要高的人的特點
(1)選擇適度的風險
(2)有較強的責任感
(3)喜歡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
五、公平的理論
1.公平理論的內容

2.恢復公平的五種方法(員工)
1)改變自己的投入或產出
2)改變對照者的投入或產出
3)改變對投入或產出的知覺
4)改變參照的對象
5)辭職
3.公平在管理上的應用
1)根據員工對工作和組織的投入來給與更多的報酬,并確保不同的員工的投入/產出比大致相同,以保持員工的公平感。
2)因為公平感是員工的主觀感受,應經常注意了解員工的公平感,對于不公平感的員工應予以及時引導或調整報酬。
六、期望理論
主要內容:效價×期望×工具=動機
效價:個體對所獲得的報酬的偏好程度,是個體得到報酬的愿望的數(shù)量表示(個人需要多少報酬)。
期望:員工對努力工作能夠完成任務的信念強度(個人對努力產生成功績效的概率估計)。
工具:員工對一旦完成任務就可以獲得報酬的信念(個人對績效與獲得報酬之間關系的估計)。
七、強化理論
行為的結果對行為本身有強化作用,是行為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一種行為主義的觀點,強化理論忽視了人的內在心理狀態(tài)。
【補充內容】
八、目標設置理論
目標使人們知道他們完成什么樣的工作,以及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完成;這種目標的明確性能夠提高績效,尤其是當目標相對困難但又可以實現(xiàn)時,會比簡單的目標更能導致高的績效。
九、其他的激勵理論
1.X理論與Y理論
X理論:把人看作天生是懶惰的,只求物質滿足,不負責任,無志向,因此需要強迫工作。
Y理論:認為工作也是人們的一種需要,員工能自我監(jiān)督和控制,能主動承擔責任,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
2.認知評價理論
觀點:雖然人們可以分別被內、外在因素激勵,但這兩個因素并非毫無關聯(lián),當對某種工作的結果進行外部獎勵時,那種因喜歡工作而產生的內在激勵作用便會降低,因為這會使人們感到自己不是自覺的人,是為了 外部的因素而工作,覺得自己喪失了對自身行為的控制。
3.能力與機遇理論
能力與機遇對員工績效提高很重要。激勵不僅要激發(fā)其工作動機,還要注意能力的高低及為其提供良好的機遇,(尤其在機遇提供方面,常被忽視)
更多相關信息:考試大經濟師考試論壇 經濟師考試在線中心 經濟師網校輔導
責編:chenying評論
相關推薦
- 2016年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講義第二章考點五05-15
- 2016年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講義第二章考點六05-15
- 2016年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講義第四章考點四05-14
- 2016年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講義第四章考點三05-14
- 2016年中級經濟師考試人力資源章節(jié)講義匯總05-13
?γ??????? | ??? | ???/???? |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 | ??? | ??350 / ??350 | ![]() |
???? |
2017???м?????????t????? | ??? | ??350 / ??350 | ![]() |
???? |
2017???м???????????t????? | κ???? | ??350 / ??3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