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案例11】
某承包商通過資格預審后,對招標文件進行了仔細研究,發現招標人提出的工期要求過于苛刻,且合同條件規定每拖延一天工期罰合同價的1‰。若要保證實現該工期要求,必須采取特殊的措施,從而大大增加成本;經分析,承包商發現原設計存在缺陷,并根據現場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替代方案。承包商在投標說明書中說明招標人的工期要求難以實現,因而按承包商自己認為的合理工期(比招標人要求的工期增加3個月)編制施工進度計劃并據此報價。承包商將技術標和商務標分別封裝,在封口處加蓋公章和項目經理簽字,并于投標截止日前一天上午報送招標人。次日下午,在規定的開標前1小時,承包商又遞交了一份補充文件,其中是遺漏的委托授權書。
開標會在建筑市場正點開始,各投標單位代表也都到場。主持人宣布正式開標,并宣讀了投標單位名稱、投標價格、投標工期和有關投標文件的重要說明。
問題:
1.承包商按自己認定的工期報價是否合理?
2.如果招標人并未開封就宣布承包商標書作廢,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提示
1.緊緊抓住投標文件應首先對招標文件的全部實質性要求做出響應這一點。承包商按自己認定的工期報價只是一種替代方案。替代方案是針對業主的,是承包商發揮自己技術優勢、取得業主信任和好感的方法之一。其前提條件是,必須對原招標文件中的有關內容和規定報價,否則,將被認為對招標文件未做出實質性響應而被視為廢標。
2.承包商的投標文件密封時只有單位公章和項目經理的簽字,而無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的印鑒。承包商的法定代表人以正式委托書賦予項目經理只是合同簽字權。
【精選案例12】
某下立交工程采用地道方式穿越街道和鐵路客技站。地道總長450m,其中南引道長120m,北引道長150m,箱體長200m。本工程地處鐵路、地面道路和高架路交錯的復雜地段,因為在本施工期間不能中斷鐵路、街道的雙向交通,故應采用鐵路線下箱涵頂進和街道上半幅路面翻交等施工方法使地道全線貫通。
本工程施工現場的地面標高在+2.5~+3.3m之間,地下水位在+2.60~0.79m之間,屬潛水層類型。箱涵地道工程地段的地質狀況比較、古河道發育、其最大埋深達30m,地道位于灰色砂質粉土層上。
本工程范圍內地下管線較多,類型有雨水管、上水管和煤氣管等。鐵路圍墻內有鐵路系統的各類管線。地道兩側有居民、工廠、酒店等建筑物,距地道10~20m左右。工程施工時的基本情況如下:
1.由于本地段工程降水任務重,決定將工程降水任務分包給專業隊伍,項目經理部要求將地下水降到基坑底板 1.0m以下,其他方面基本不加干預;
2.因逆作法箱涵部分管線多,工程采用鉆孔灌注樁加深層攪拌樁的隔水帷幕形式作為主要阻水措施;
3.鐵路過軌段箱涵頂進施工采取了如下方法:
(1)箱涵頂進后靠可用拉森板樁,組成小咬口振入。后靠拉森板樁寬度與工作坑內凈尺寸一致,兩側各一排。兩樁之間上部用組合工字鋼作圍檁;
(2)坑底挖到標高后,修筑滑板鋸齒槽,事前要挖好排水明溝和集水井;
(3)滑板養護后,涂刷減摩擦劑;
(4)在滑板兩側距箱涵 20cm處,設置鋼筋混凝土導向墩,與滑板連接成整體。
問題:
1.本工程施工應作哪些前期工作?
2.簡述本工程地道施工方法。
3.請補充完成鐵路過軌段箱涵頂進施工方法。
4.簡述在鉆孔灌注樁外側設置深層攪拌樁隔水帷幕的作用及布置形式。
5.簡述坑內井點降水的作用和布置形式。
6.簡述箱涵頂進的技術措施要點。
答案解析提示
1.本工程施工的前期工作有:施工場地圍護、施工便道修筑、施工用電、用水設施建設、工地排水、其他臨時施工設施等。
2.本工程地道施工技術,包括:
(1)地道結構分段;(2)地道施工方法;(3)地道施工順序;(4)基坑圍護結構形式;(5)基坑支撐體系;(6)塢式結構段施工;(7)箱涵式結構施工;(8)半翻交方案施工;(9)鐵路過軌段頂進施工。
3.缺失的 3個關鍵點是:
(1)在第(1)步完成后加入:在圍護樁和后靠樁施工之后,開啟井點降水,使地下水降至基坑底板 1.0m以下,便進行基坑開挖和支撐施工;
(2)在第(3)步完成后加入:回填碎石后澆筑 10cm混凝土,然后綁扎鋼筋,澆鋼筋混凝土鋸齒形滑板及"后靠背"混凝土梁;
(3)在第(4)步完成后加入:箱涵到位后要保持一定的坡度,頂進時將滑板預抬頭+0.3%,以防止箱涵頂進時扎頭。
4.作用:阻止坑外地下水和流砂從鉆孔灌注樁縫隙中向坑內滲漏,從而控制坑外地表沉降,有利于鄰近地下管線與構筑物的安全。
布置形式:采用雙軸橫向兩排錯縫布置的形式,如某根樁發生接縫開叉現象,則另一排錯縫布置的樁可作保險。
5.坑內井點降水的作用:
(1)防止砂質粉土液化,保證坑內土坡穩定;
(2)加固基坑內和坑底下的土體,增強坑內土體的被動壓力,從而減少坑底隆起和圍護結構的變形,防止坑外地表過量沉降;
(3)疏干坑內地下水,便于工人在坑內施工。
布置形式:當基坑開挖深度小于 5m時,采用輕型井點;當基坑開挖深度大于5m時,采用噴射井點。
6.箱涵頂進的技術措施:
(1)正面土體千萬不能超挖,盡量不擾動土體、盡可能采用人工挖土,每次挖土深度不超過20cm;
(2)箱涵頂進前和頂進中,可以使用先進的技術(如氣墊技術),盡量減小啟動頂力和頂進中的箱底阻力,防止滑板和后頂梁拉斷;
(3)頂進施工中,要保證井點降水效果,加強井點值班人員責任心,控制好地下水位,杜絕井點噴射倒灌事故;
(4)箱涵前進過程中,要監測頭部高程和平面位置,頭部高程可用控制挖土量、氣墊技術、船頭坡、鋪筑快硬水泥、頭部地基土壓入樁等多種方法糾偏。平面位置可用頂進千斤頂編組、兩側導向墩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