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資料中心 > 一級建造師 > 建筑工程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

精品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

14.09MB 下載數:919 第70批 更新時間:2024-06-11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3

    第1章

    建筑工程設計技術

    1.1 建筑物的構成與設計要求

    1.2 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要求

    1.3 建筑結構體系和設計作用(荷載)

    1.4 建筑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1.5 裝配式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4

    第1章

    建筑工程設計技術

    1.1 建筑物的構成與設計要求

    1.2 建筑構造設計的基本要求

    1.3 建筑結構體系和設計作用(荷載)

    1.4 建筑結構設計構造基本要求

    1.5 裝配式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1.1.1

    建筑

    物分

    類與

    構成

    用途

    居住建筑

    住宅類居住建筑、非住宅

    類居住建筑(如宿舍類建

    筑和民政建筑)

    公共建筑

    教育、辦公科研、商業服

    務、公眾活動、交通、醫

    療、社會民生服務、綜合

    類等

    工業建筑 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儲

    建筑等

    農業建筑 溫室、畜禽飼養場、糧食和飼料加

    工站、農機修理站等

    根據《民

    用建筑設

    計統一標

    準》

    低層或多層

    不大于27m的住宅

    不大于24m的公共

    大于24m的單層公共

    高層

    大于27m的住宅

    大于24m但不大于100m

    的非單層公共

    超高層 大于100m

    根據

    《建

    筑設

    計防

    火規

    范》

    單、多

    層民用

    建筑

    不大于27m的住宅

    不大于24m的公共

    大于24m的單層公共

    一類

    大于54m的住宅

    大于50m的公共

    高度24m以上面積超過

    1000平方米

    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

    防災指揮調度建筑

    網局級和省級電力調度建筑

    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

    二類 除開一類,其他都是二類

    規模

    大量性建筑 住宅、學校、商店、醫院

    大型性建筑 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大型火車

    站和航空港、大型展覽館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5

    1.1.1

    建筑

    物分

    類與

    構成

    用途

    居住建筑

    住宅類居住建筑、非住宅

    類居住建筑(如宿舍類建

    筑和民政建筑)

    公共建筑

    教育、辦公科研、商業服

    務、公眾活動、交通、醫

    療、社會民生服務、綜合

    類等

    工業建筑 生產車間、輔助車間、動力用房、倉儲

    建筑等

    農業建筑 溫室、畜禽飼養場、糧食和飼料加

    工站、農機修理站等

    根據《民

    用建筑設

    計統一標

    準》

    低層或多層

    不大于27m的住宅

    不大于24m的公共

    大于24m的單層公共

    高層

    大于27m的住宅

    大于24m但不大于100m

    的非單層公共

    超高層 大于100m

    根據

    《建

    筑設

    計防

    火規

    范》

    單、多

    層民用

    建筑

    不大于27m的住宅

    不大于24m的公共

    大于24m的單層公共

    一類

    大于54m的住宅

    大于50m的公共

    高度24m以上面積超過

    1000平方米

    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

    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

    防災指揮調度建筑

    網局級和省級電力調度建筑

    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

    二類 除開一類,其他都是二類

    規模

    大量性建筑 住宅、學校、商店、醫院

    大型性建筑 大型體育館、大型劇院、大型火車

    站和航空港、大型展覽館

    1.1.1

    建筑物分類與構成

    平屋面

    有女兒墻 女兒墻頂點標高-室外設計地坪標高

    無女兒墻 應按至其屋面檐口頂點的高度計算

    坡屋面

    檐口高度 屋面檐口或坡屋面最低點標高-

    室外設計地坪標高

    屋脊高度 屋脊標高-室外設計地坪標高

    有多種屋面形式 分別計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技術作業控制區 建筑物室外設計地坪至建(構)筑物最高點計算

    歷史文化保護區 建筑物室外設計地坪至建(構) 筑物最高點計算

    不計入建筑高度

    除技術作業控制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外,屋頂設備用

    房及其他局部突出屋面用房的總面積不超過屋面面積

    的1/4時

    室內凈高 不應小于2.00m

    1.結構體系

    上部結構 墻、柱、梁、板、屋頂

    地下結構 基礎結構

    2.圍護體系 屋面、外墻、門、窗

    3.設備體系

    給水排水系統

    供電系統

    強電

    弱電

    供熱通風系統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6

    1.1.1

    建筑物分類與構成

    平屋面

    有女兒墻 女兒墻頂點標高-室外設計地坪標高

    無女兒墻 應按至其屋面檐口頂點的高度計算

    坡屋面

    檐口高度 屋面檐口或坡屋面最低點標高-

    室外設計地坪標高

    屋脊高度 屋脊標高-室外設計地坪標高

    有多種屋面形式 分別計算后,取其中最大值

    技術作業控制區 建筑物室外設計地坪至建(構)筑物最高點計算

    歷史文化保護區 建筑物室外設計地坪至建(構) 筑物最高點計算

    不計入建筑高度

    除技術作業控制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外,屋頂設備用

    房及其他局部突出屋面用房的總面積不超過屋面面積

    的1/4時

    室內凈高 不應小于2.00m

    1.結構體系

    上部結構 墻、柱、梁、板、屋頂

    地下結構 基礎結構

    2.圍護體系 屋面、外墻、門、窗

    3.設備體系

    給水排水系統

    供電系統

    強電

    弱電

    供熱通風系統

    1.1.2

    建筑設計程

    序與要求

    方案設計 內容:設計說明書、總平面以及相關建筑設計圖紙,設計委

    托或設計合同中規定的透視圖、鳥瞰圖、模型等

    初步設計 內容:設計說明書、有關專業的設計圖紙、主要設備或材料

    表、工程概算書、有關專業計算書等

    施工圖設計 內容:所有專業的設計圖紙、工程預算書、各專業計算書等

    專項設計

    內容:建筑裝飾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建筑幕墻工

    程、基坑工程、 輕型房屋鋼結構工程、風景園林工程、消防

    設施工程、環境工程、照明工程、預制混凝 土構件加工圖設

    計等。

    建設單位另行委托相關單位承擔項目專項設計(包括二次設

    計)時,主體建筑設計單位應提出專項設計的技術要求并對主

    體結構和整體安全負責。

    滿足相關的建筑標準、規范

    滿足建筑功能要求 是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

    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規劃設計是有效控制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

    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 能為建筑物安全、有效地建造和

    使用提供基本保證

    考慮建筑美觀要求

    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7

    1.1.2

    建筑設計程

    序與要求

    方案設計 內容:設計說明書、總平面以及相關建筑設計圖紙,設計委

    托或設計合同中規定的透視圖、鳥瞰圖、模型等

    初步設計 內容:設計說明書、有關專業的設計圖紙、主要設備或材料

    表、工程概算書、有關專業計算書等

    施工圖設計 內容:所有專業的設計圖紙、工程預算書、各專業計算書等

    專項設計

    內容:建筑裝飾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建筑幕墻工

    程、基坑工程、 輕型房屋鋼結構工程、風景園林工程、消防

    設施工程、環境工程、照明工程、預制混凝 土構件加工圖設

    計等。

    建設單位另行委托相關單位承擔項目專項設計(包括二次設

    計)時,主體建筑設計單位應提出專項設計的技術要求并對主

    體結構和整體安全負責。

    滿足相關的建筑標準、規范

    滿足建筑功能要求 是建筑設計的首要任務

    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規劃設計是有效控制城市發展的重要手段

    采用合理的技術措施 能為建筑物安全、有效地建造和

    使用提供基本保證

    考慮建筑美觀要求

    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設計原則 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有利于視覺工作和身心健康

    評價指標

    采光系數

    室內天然光照度

    人工照明補充

    對于I 、Ⅱ采光等級的側面采光,當開窗面積受到限制

    時,其采光系數值可降低到Ⅲ級

    需補充人工照明的場所,照明光源宜選擇接近天然光色

    溫的光源

    防炫光

    ①作業區應減少或避免直射陽光;

    ②工作人員的視覺背景不宜為窗口;

    ③可采用室內外遮擋設施;

    ④窗結構的內表面或窗周圍的內墻面,宜采用淺色飾面。

    采光

    節能

    措施

    ① 大跨度或大進深的建筑:宜采用頂部采光或導光管系統采光;

    ② 在地下空間,無外窗及有條件的場所:采用導光管采光

    系統;

    ③ 側面采光時:可加設反光板、棱鏡玻璃或導光管系

    統,改善進深較大區域的采光。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8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設計原則 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有利于視覺工作和身心健康

    評價指標

    采光系數

    室內天然光照度

    人工照明補充

    對于I 、Ⅱ采光等級的側面采光,當開窗面積受到限制

    時,其采光系數值可降低到Ⅲ級

    需補充人工照明的場所,照明光源宜選擇接近天然光色

    溫的光源

    防炫光

    ①作業區應減少或避免直射陽光;

    ②工作人員的視覺背景不宜為窗口;

    ③可采用室內外遮擋設施;

    ④窗結構的內表面或窗周圍的內墻面,宜采用淺色飾面。

    采光

    節能

    措施

    ① 大跨度或大進深的建筑:宜采用頂部采光或導光管系統采光;

    ② 在地下空間,無外窗及有條件的場所:采用導光管采光

    系統;

    ③ 側面采光時:可加設反光板、棱鏡玻璃或導光管系

    統,改善進深較大區域的采光。

    1.1.3

    建筑室內

    物理環境

    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室 內 聲 環 境

    總則

    室內允許噪聲級采用A聲級作為評價量

    晝間,6:00-22:00時;

    夜間,22:00-6:00時。

    總平面 對安靜要求較高的民用建筑,宜設置 于本區域主要噪聲源夏季主導風向的 上風側

    住宅

    ①在住宅平面設計時,應使分戶墻兩側的 房間和分戶樓板上下的房間屬于同一類 型。

    ②宜使臥室、起居室(廳)布置在背噪聲源 的一側。

    ③電梯不得緊鄰臥室布置,也不宜緊鄰起 居室(廳)布置。

    ④主臥室內衛生間的排水管道宜做隔聲 包覆處理。

    1.1.3

    建筑室內

    物理環境

    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原則 一級區包括5個熱工分區:嚴寒、寒冷、夏熱冬

    冷、 夏熱冬暖、溫和地區。

    ①建筑物的總平面布置、平面和立面設計、門窗

    洞口設置應考慮冬季利用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

    向。

    ②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體形設計應

    減少外表面積,平、立面的凹凸不宜過多。

    ③外窗、透光幕墻、采光頂等透光外圍護結構的面

    積不宜過大。

    ④圍護結構的保溫形式應根據建筑所在地的氣候條

    件、結構形式、采暖運行方式,外飾面層等因素選

    擇,并按要求進行防潮設計。

    ① 建筑物防熱應綜合采取有利于防熱的建筑總平面

    布置與體形設計、自然通風、 建筑遮陽、圍護結構

    隔熱和散熱、環境綠化、被動蒸發、淋水降溫等措

    施。

    ② 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平

    面、立面設計和門窗設置應有利于自然通風,避免

    主要房間受東、西向的日曬。

    ③ 建筑圍護結構外表面宜采用淺色飾面材料,屋面宜

    采用綠化、涂刷隔熱涂料、遮陽等隔熱措施。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9

    1.1.3

    建筑室內

    物理環境

    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室 內 聲 環 境

    總則

    室內允許噪聲級采用A聲級作為評價量

    晝間,6:00-22:00時;

    夜間,22:00-6:00時。

    總平面 對安靜要求較高的民用建筑,宜設置 于本區域主要噪聲源夏季主導風向的 上風側

    住宅

    ①在住宅平面設計時,應使分戶墻兩側的 房間和分戶樓板上下的房間屬于同一類 型。

    ②宜使臥室、起居室(廳)布置在背噪聲源 的一側。

    ③電梯不得緊鄰臥室布置,也不宜緊鄰起 居室(廳)布置。

    ④主臥室內衛生間的排水管道宜做隔聲 包覆處理。

    1.1.3

    建筑室內

    物理環境

    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原則 一級區包括5個熱工分區:嚴寒、寒冷、夏熱冬

    冷、 夏熱冬暖、溫和地區。

    ①建筑物的總平面布置、平面和立面設計、門窗

    洞口設置應考慮冬季利用日照并避開冬季主導風

    向。

    ②建筑物宜朝向南北或接近朝向南北,體形設計應

    減少外表面積,平、立面的凹凸不宜過多。

    ③外窗、透光幕墻、采光頂等透光外圍護結構的面

    積不宜過大。

    ④圍護結構的保溫形式應根據建筑所在地的氣候條

    件、結構形式、采暖運行方式,外飾面層等因素選

    擇,并按要求進行防潮設計。

    ① 建筑物防熱應綜合采取有利于防熱的建筑總平面

    布置與體形設計、自然通風、 建筑遮陽、圍護結構

    隔熱和散熱、環境綠化、被動蒸發、淋水降溫等措

    施。

    ② 建筑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建筑平

    面、立面設計和門窗設置應有利于自然通風,避免

    主要房間受東、西向的日曬。

    ③ 建筑圍護結構外表面宜采用淺色飾面材料,屋面宜

    采用綠化、涂刷隔熱涂料、遮陽等隔熱措施。

    1.1.3

    建筑室內

    物理環境

    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圍護

    結構

    保溫

    設計

    提高墻

    體熱阻

    ① 采用輕質高效保溫材料與磚、混凝土、

    鋼筋混凝土、砌塊等主墻體材料組成復合

    保溫墻體構造。

    ② 采用低導熱系數的新型墻體材料。

    ③ 采用帶有封閉空氣間層的復合墻

    體構造設計。

    門窗

    嚴寒地區建筑采用斷熱金屬門窗時宜采用雙層窗。

    保溫要求高時還可采用三玻兩腔、真空玻璃等。

    傳熱系數較低的中空玻璃宜采用“暖邊”中空玻璃

    間隔條。

    圍護結構隔熱設計 外墻隔熱 采取的措施

    屋面隔熱 采取的措施

    優先 自然通風去除室內熱量

    進深

    ① 未設置通風系統的居住建筑,戶型進深不應超過

    12m。

    ② 公共建筑進深不宜超過40m,進深超過40m

    時應設置通風中庭或天井。

    優先 活動式建筑遮陽

    固定式建

    筑遮陽

    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陽;

    東北、西北及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的

    北向:宜采用垂直遮陽;

    東南、西南朝向窗口:宜采用組合

    遮陽;

    東、西朝向窗口:宜采用擋板遮陽。

    建筑遮陽應與建筑立面、門窗洞口構造一體化設計。

    1.1.3 建筑室內物理環境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室 內 空 氣 質 量

    夏熱冬冷地區、嚴寒及寒冷地區等采用自然通風的I類 民用建筑最小通風換氣次數不應低于0.5次/h

    I類民用建筑室內裝飾裝修采用的無機非金屬裝飾裝 修材料放射性限量必須滿足現行國家標準規定的A類 要求

    Ⅱ類民用建筑宜采用放射性符合A類要求的無機非 金屬裝飾裝修材料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0

    1.1.3

    建筑室內

    物理環境

    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圍護

    結構

    保溫

    設計

    提高墻

    體熱阻

    ① 采用輕質高效保溫材料與磚、混凝土、

    鋼筋混凝土、砌塊等主墻體材料組成復合

    保溫墻體構造。

    ② 采用低導熱系數的新型墻體材料。

    ③ 采用帶有封閉空氣間層的復合墻

    體構造設計。

    門窗

    嚴寒地區建筑采用斷熱金屬門窗時宜采用雙層窗。

    保溫要求高時還可采用三玻兩腔、真空玻璃等。

    傳熱系數較低的中空玻璃宜采用“暖邊”中空玻璃

    間隔條。

    圍護結構隔熱設計 外墻隔熱 采取的措施

    屋面隔熱 采取的措施

    優先 自然通風去除室內熱量

    進深

    ① 未設置通風系統的居住建筑,戶型進深不應超過

    12m。

    ② 公共建筑進深不宜超過40m,進深超過40m

    時應設置通風中庭或天井。

    優先 活動式建筑遮陽

    固定式建

    筑遮陽

    南向:宜采用水平遮陽;

    東北、西北及北回歸線以南地區的

    北向:宜采用垂直遮陽;

    東南、西南朝向窗口:宜采用組合

    遮陽;

    東、西朝向窗口:宜采用擋板遮陽。

    建筑遮陽應與建筑立面、門窗洞口構造一體化設計。

    1.1.3 建筑室內物理環境技術要求

    1.1.3 建筑 室內 物理 環境 技術 要求

    室 內 空 氣 質 量

    夏熱冬冷地區、嚴寒及寒冷地區等采用自然通風的I類 民用建筑最小通風換氣次數不應低于0.5次/h

    I類民用建筑室內裝飾裝修采用的無機非金屬裝飾裝 修材料放射性限量必須滿足現行國家標準規定的A類 要求

    Ⅱ類民用建筑宜采用放射性符合A類要求的無機非 金屬裝飾裝修材料

    1.1.4

    建筑

    隔震

    減震

    設計

    構造

    要求

    地震的震級及烈度

    震級

    烈度

    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根據其遭受地震破壞后可能造成

    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社會影

    響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災中的作用

    等因素劃分

    甲類 特殊設防類

    乙類 重點設防類

    丙類 標準設防類

    丁類 適度設防類

    抗震體系與設計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1

    1.1.4

    建筑

    隔震

    減震

    設計

    構造

    要求

    地震的震級及烈度

    震級

    烈度

    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根據其遭受地震破壞后可能造成

    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社會影

    響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災中的作用

    等因素劃分

    甲類 特殊設防類

    乙類 重點設防類

    丙類 標準設防類

    丁類 適度設防類

    抗震體系與設計

    1.1.4

    建筑

    隔震

    減震

    設計

    構造

    要求

    一般規定

    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

    非承

    重墻

    墻體及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具有

    足夠的延性和變形能力,以適應主

    體結構不同方向的層間變形需求。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處的砌體女兒墻應與

    主體結構錨固。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潛在塑性鉸區應采取箍筋

    加密措施。

    體系特征

    框架-核心筒結構、筒中筒結構等筒體結構,

    外框架應有足夠剛度,確保結構具有明顯的雙

    重抗側力體系特征。

    鋼筋代換 應按照鋼筋受拉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換算。

    基本要求

    應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構造柱或芯柱。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 低于 C25。

    對于砌體抗震墻,其施工應先砌墻后澆構造

    柱、框架梁柱。

    樓、屋蓋

    不得采用獨立磚柱。

    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其支承構件應采用組合砌

    體等加強措施,并應滿足承載力要求。

    樓梯間

    ①不應采用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8

    度、9度時不應采用裝配式樓梯段。

      ②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

      ③樓梯欄板不應采用無筋磚砌體。

      ④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

    小于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

      ⑤頂層及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伸到頂部,并

    與頂部圈梁連接,墻體應設置通長拉結鋼筋網片。

      ⑥頂層以下樓梯間墻體應在休息平臺或樓層半高處

    設置鋼筋混凝土帶或配筋磚帶,并與構造柱連接。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2

    1.1.4

    建筑

    隔震

    減震

    設計

    構造

    要求

    一般規定

    混凝土結構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

    非承

    重墻

    墻體及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具有

    足夠的延性和變形能力,以適應主

    體結構不同方向的層間變形需求。

    人流出入口和通道處的砌體女兒墻應與

    主體結構錨固。

    箍筋加密 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潛在塑性鉸區應采取箍筋

    加密措施。

    體系特征

    框架-核心筒結構、筒中筒結構等筒體結構,

    外框架應有足夠剛度,確保結構具有明顯的雙

    重抗側力體系特征。

    鋼筋代換 應按照鋼筋受拉承載力設計值相等的原則換算。

    基本要求

    應設置現澆鋼筋混凝土圈梁、構造柱或芯柱。

    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 低于 C25。

    對于砌體抗震墻,其施工應先砌墻后澆構造

    柱、框架梁柱。

    樓、屋蓋

    不得采用獨立磚柱。

    跨度不小于6m的大梁,其支承構件應采用組合砌

    體等加強措施,并應滿足承載力要求。

    樓梯間

    ①不應采用懸挑式踏步或踏步豎肋插入墻體的樓梯,8

    度、9度時不應采用裝配式樓梯段。

      ②裝配式樓梯段應與平臺板的梁可靠連接。

      ③樓梯欄板不應采用無筋磚砌體。

      ④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

    小于500mm,并應與圈梁連接。

      ⑤頂層及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伸到頂部,并

    與頂部圈梁連接,墻體應設置通長拉結鋼筋網片。

      ⑥頂層以下樓梯間墻體應在休息平臺或樓層半高處

    設置鋼筋混凝土帶或配筋磚帶,并與構造柱連接。

    1.1.4

    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1.1.4

    建筑

    隔震

    減震

    設計

    構造

    要求

    消能器的選擇 應考慮結構類型、使用環境、結構控制參數等因素

    抽檢

    消能減震

    結構中的

    消能器

    ①消能器應具有型式檢驗報告或產

    品合格證;

    ②消能器的性能參數和數量應在設

    計文件中注明。

    消能

    器的

    抽樣

    和檢

    ①消能器的抽樣應由監理單位根據

    設計文件和相關規程的有關規定進

    行;

    ②消能器的檢測應由具備資質的第

    三方進行。

    連接

    方式

    消能器與支撐、連接件之間宜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或銷軸

    連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撐及連接件一般采用鋼構件,也可采用鋼管混凝土或

    鋼筋混凝土構件。

    消能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一般分為:支撐型 、墻型、柱

    型、門架式和腋撐型等。

    支撐或連接元件的工作狀態 彈性工作狀態

    ① 預埋件的錨筋應與鋼板牢固連接,錨筋的錨固長度宜大于20倍

    錨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0mm。

    ② 剪力墻、支墩沿長度方向全截面箍筋應加密,并配置網狀鋼筋。

    驗收 消能部件工程應作為主體結構分部工程的一個子分部工程進

    行施工和質量驗收。

    應由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消能器生產廠家共同商討確定。

    對于鋼結構,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宜采用平

    行安裝法

    對于現澆混凝土結構,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

    宜采用后裝法進行。

    宜先將各制作單元及連接件在現場地面拼裝為擴大安裝單元后,再與

    主體結構進行連接。

    安裝前 對消能部件的制作質量應進行全面復查。

    安裝后 消能器的黏滯材料、黏彈性材料未泄漏或剝

    落,未出現涂層脫落和生銹。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3

    1.1.4

    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1.1.4

    建筑

    隔震

    減震

    設計

    構造

    要求

    消能器的選擇 應考慮結構類型、使用環境、結構控制參數等因素

    抽檢

    消能減震

    結構中的

    消能器

    ①消能器應具有型式檢驗報告或產

    品合格證;

    ②消能器的性能參數和數量應在設

    計文件中注明。

    消能

    器的

    抽樣

    和檢

    ①消能器的抽樣應由監理單位根據

    設計文件和相關規程的有關規定進

    行;

    ②消能器的檢測應由具備資質的第

    三方進行。

    連接

    方式

    消能器與支撐、連接件之間宜采用高強度螺栓連接或銷軸

    連接,也可采用焊接。

    支撐及連接件一般采用鋼構件,也可采用鋼管混凝土或

    鋼筋混凝土構件。

    消能器與主體結構的連接一般分為:支撐型 、墻型、柱

    型、門架式和腋撐型等。

    支撐或連接元件的工作狀態 彈性工作狀態

    ① 預埋件的錨筋應與鋼板牢固連接,錨筋的錨固長度宜大于20倍

    錨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0mm。

    ② 剪力墻、支墩沿長度方向全截面箍筋應加密,并配置網狀鋼筋。

    驗收 消能部件工程應作為主體結構分部工程的一個子分部工程進

    行施工和質量驗收。

    應由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消能器生產廠家共同商討確定。

    對于鋼結構,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宜采用平

    行安裝法

    對于現澆混凝土結構,消能部件和主體結構構件的總體安裝順序

    宜采用后裝法進行。

    宜先將各制作單元及連接件在現場地面拼裝為擴大安裝單元后,再與

    主體結構進行連接。

    安裝前 對消能部件的制作質量應進行全面復查。

    安裝后 消能器的黏滯材料、黏彈性材料未泄漏或剝

    落,未出現涂層脫落和生銹。

    1.1.4 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1.1.4 建筑隔 震減震 設計構 造要求

    建 筑 隔 震 措 施

    設計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隔震 支座 類型

    主要包括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 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彈性滑板支 座、摩擦擺支座及其他隔震支座。

    大跨屋蓋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 橡膠支座、摩擦擺隔震支座或彈性滑板 支座。

    型式 檢驗

    檢驗報告有效期不得超過6年。

    出廠檢驗報告只對采用該產品的項目有 效,不得重復使用。

    出廠 檢驗

    ①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建筑: 應為100%;

    ②標準設防類建筑:不應少于總數的 50%;有不合格試件時,應100%檢測;

    ③每項工程:抽樣總數不應少于20 件,每種規格的產品抽樣數量不應少 于4件,當產品少于4件時,應全部進 行檢驗。

    隔 離 縫

    上部結構與周圍固定物之間應設置完全 貫通的豎向隔離縫

    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或室外地面之間應設 置完全貫通的水平隔離縫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4

    1.1.4 建筑隔震減震設計構造要求

    1.1.4 建筑隔 震減震 設計構 造要求

    建 筑 隔 震 措 施

    設計使用年限 且不宜低于50年。

    隔震 支座 類型

    主要包括天然橡膠支座、鉛芯橡膠支 座、高阻尼橡膠支座、彈性滑板支 座、摩擦擺支座及其他隔震支座。

    大跨屋蓋建筑中的隔震支座宜采用隔震 橡膠支座、摩擦擺隔震支座或彈性滑板 支座。

    型式 檢驗

    檢驗報告有效期不得超過6年。

    出廠檢驗報告只對采用該產品的項目有 效,不得重復使用。

    出廠 檢驗

    ①特殊設防類、重點設防類建筑: 應為100%;

    ②標準設防類建筑:不應少于總數的 50%;有不合格試件時,應100%檢測;

    ③每項工程:抽樣總數不應少于20 件,每種規格的產品抽樣數量不應少 于4件,當產品少于4件時,應全部進 行檢驗。

    隔 離 縫

    上部結構與周圍固定物之間應設置完全 貫通的豎向隔離縫

    上部結構與下部結構或室外地面之間應設 置完全貫通的水平隔離縫

    1.2.1

    樓地面

    基本構

    造要求

    基本要求

    滿足隔聲、保溫、防水、防火等要求

    鋪裝面層應平整、防滑、耐磨、易清潔。

    設防水層

    內保溫 應先在此處樓板上下作保溫處理。

    減振動 應在樓面面層與樓板之間和與墻接合處加彈

    性阻尼材料隔絕振動傳聲。

    防爆

    采用的碎石應選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

    石料加工而成

    水泥應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其強度等級不

    應小于42.5級。

    基本要求 采取防潮、防止地基土凍脹或膨脹、防

    止不均勻沉陷等措施。

    受沖擊 柔性材料。

    幼兒園

    幼兒園建筑中乳兒室、活動室、寢室及音體

    活動室宜為暖性、彈性地面。

    幼兒經常出入的通道應為防滑地面

    衛生間應為易清洗、不滲水并防滑的地面。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5

    1.2.1

    樓地面

    基本構

    造要求

    基本要求

    滿足隔聲、保溫、防水、防火等要求

    鋪裝面層應平整、防滑、耐磨、易清潔。

    設防水層

    內保溫 應先在此處樓板上下作保溫處理。

    減振動 應在樓面面層與樓板之間和與墻接合處加彈

    性阻尼材料隔絕振動傳聲。

    防爆

    采用的碎石應選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

    石料加工而成

    水泥應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其強度等級不

    應小于42.5級。

    基本要求 采取防潮、防止地基土凍脹或膨脹、防

    止不均勻沉陷等措施。

    受沖擊 柔性材料。

    幼兒園

    幼兒園建筑中乳兒室、活動室、寢室及音體

    活動室宜為暖性、彈性地面。

    幼兒經常出入的通道應為防滑地面

    衛生間應為易清洗、不滲水并防滑的地面。

    1.2.2 墻體 基本 構造 要求

    墻 體 建 筑 構 造

    外墻 采取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 潮和防結露等措施。

    防 潮 防 水

    ①砌筑墻體應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內地面墊層 處設置連續的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 差時,應在高差處貼臨土壤一側加設防潮層;

    ②有防潮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設防潮層,有 防水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③有配水點的墻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墻 身 細 部 構 造

    勒腳 勒腳高度不小于700mm。

    散水

    散水的寬度,宜為600-1000mm

    坡度可為3%-5%

    按20-30m間距設置伸縮縫。

    水平防潮層 做在墻體內、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內地層 密實材料墊層中部、室內地坪(±0.000) 以下60mm處。

    女兒墻 與屋頂交接處必須做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非承重墻 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6

    1.2.2 墻體 基本 構造 要求

    墻 體 建 筑 構 造

    外墻 采取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 潮和防結露等措施。

    防 潮 防 水

    ①砌筑墻體應在室外地面以上、室內地面墊層 處設置連續的水平防潮層,室內相鄰地面有高 差時,應在高差處貼臨土壤一側加設防潮層;

    ②有防潮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設防潮層,有 防水要求的室內墻面迎水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③有配水點的墻面應采取防水措施。

    墻 身 細 部 構 造

    勒腳 勒腳高度不小于700mm。

    散水

    散水的寬度,宜為600-1000mm

    坡度可為3%-5%

    按20-30m間距設置伸縮縫。

    水平防潮層 做在墻體內、高于室外地坪、位于室內地層 密實材料墊層中部、室內地坪(±0.000) 以下60mm處。

    女兒墻 與屋頂交接處必須做泛水,高度不小于250mm。

    非承重墻 保溫隔熱;隔聲、防火、防水、防潮等。

    1.2.3

    樓梯和

    電梯基

    本構造

    要求

    防火、

    防煙、

    疏散的

    要求

    不應開設其他的房間門窗(住宅除外)。

    樓梯間及其前室內不應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

    圾道,可燃氣體管道,甲、乙、丙類液體管道等

    室外疏散樓

    梯和每層出

    口處平臺,

    均應采取不

    燃材料制

    作。

    ①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h,樓梯段的

    耐火極限應不低于0.25h。

    ②在樓梯周圍2m內的墻面上,除疏散門

    外,不應設其他門窗洞口。

    ③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

    ④疏散出口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

    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

    室內疏散樓梯的

    最小凈寬度要求

    居住建筑 1.10m

    其他建筑 1.20m

    醫院病房樓 1.30m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

    梯段凈寬 按人流股數和每股人流寬度0.55m確定,并不

    應小于2股人流的寬度。

    凈高 休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00m,

    梯段凈高不應小于2.20m。

    踏步 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少于2級。

    休息平臺 不應小于梯段凈寬,并不應小于1.20m

    扶手

    公共樓梯應至少于單側設置扶手,梯段凈寬達3股人

    流的寬度時應兩側設扶手。

    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于0.90m。

    踏步前緣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樓梯踏步最小寬度和最大高度

    電梯的設置

    ①高層公共建筑和高層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的電梯臺數不應少于2臺。

    ②建筑內設有電梯時,應設置至少1臺無障礙電梯。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7

    1.2.3

    樓梯和

    電梯基

    本構造

    要求

    防火、

    防煙、

    疏散的

    要求

    不應開設其他的房間門窗(住宅除外)。

    樓梯間及其前室內不應附設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

    圾道,可燃氣體管道,甲、乙、丙類液體管道等

    室外疏散樓

    梯和每層出

    口處平臺,

    均應采取不

    燃材料制

    作。

    ①平臺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h,樓梯段的

    耐火極限應不低于0.25h。

    ②在樓梯周圍2m內的墻面上,除疏散門

    外,不應設其他門窗洞口。

    ③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

    ④疏散出口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且

    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

    室內疏散樓梯的

    最小凈寬度要求

    居住建筑 1.10m

    其他建筑 1.20m

    醫院病房樓 1.30m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

    梯段凈寬 按人流股數和每股人流寬度0.55m確定,并不

    應小于2股人流的寬度。

    凈高 休息平臺上部及下部過道處的凈高不應小于2.00m,

    梯段凈高不應小于2.20m。

    踏步 不應超過18級,亦不應少于2級。

    休息平臺 不應小于梯段凈寬,并不應小于1.20m

    扶手

    公共樓梯應至少于單側設置扶手,梯段凈寬達3股人

    流的寬度時應兩側設扶手。

    室內樓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緣線量起不宜小于0.90m。

    踏步前緣部分宜有防滑措施。

    樓梯踏步最小寬度和最大高度

    電梯的設置

    ①高層公共建筑和高層非住宅類居住建筑的電梯臺數不應少于2臺。

    ②建筑內設有電梯時,應設置至少1臺無障礙電梯。

    1.2.4

    門和窗

    基本構

    造要求

    門窗建筑構造

    應滿足抗風、水密、氣密等性能要求

    全玻璃的門和落地窗:應選用安全玻璃,并應設防撞提示標識。

    民用建筑

    (除住宅

    外)臨空窗

    窗臺距樓地面的凈高低于0.80m時應設置防

    護設施

    防護高度由樓地面(或可踏面)起計算不應

    小于0.80m。

    門的設置規定

    手動開啟的大門扇:應有制動裝置

    非透明雙向彈簧門:應在可視高度部位安裝透明玻璃。

    窗的設置規定

    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底面距走道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2.00m

    外開窗扇應采取防脫落措施。

    天窗的設置規定

    采光天窗應使用夾層玻璃或夾層中空玻璃

    天窗的連接應牢固、安全,開啟扇啟閉應方便可靠。

    防火門、

    防火窗和

    防火卷簾

    構造的基

    本要求

    耐火極限 甲級應為1.5h;乙級應為1.0h;丙級應為0.5h

    (1)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在關閉后

    應能從其內外兩側手動開啟。

    (2)用于疏散的走道、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應具

    有自行關閉的功能。

    (3)雙扇防火門,還應具有按順序關閉的功能。

    (4)常開的防火門,當發生火災時,應具有自行關閉和

    信號反饋的功能。

    (5)設在變形縫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

    一側,且門開啟后門扇不應跨越變形縫。

    防火卷簾

    設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簾應在卷簾的兩側設置

    啟閉裝置,并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的功

    能。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8

    1.2.4

    門和窗

    基本構

    造要求

    門窗建筑構造

    應滿足抗風、水密、氣密等性能要求

    全玻璃的門和落地窗:應選用安全玻璃,并應設防撞提示標識。

    民用建筑

    (除住宅

    外)臨空窗

    窗臺距樓地面的凈高低于0.80m時應設置防

    護設施

    防護高度由樓地面(或可踏面)起計算不應

    小于0.80m。

    門的設置規定

    手動開啟的大門扇:應有制動裝置

    非透明雙向彈簧門:應在可視高度部位安裝透明玻璃。

    窗的設置規定

    開向公共走道的窗扇,底面距走道地面的高度不應小于2.00m

    外開窗扇應采取防脫落措施。

    天窗的設置規定

    采光天窗應使用夾層玻璃或夾層中空玻璃

    天窗的連接應牢固、安全,開啟扇啟閉應方便可靠。

    防火門、

    防火窗和

    防火卷簾

    構造的基

    本要求

    耐火極限 甲級應為1.5h;乙級應為1.0h;丙級應為0.5h

    (1)防火門應為向疏散方向開啟的平開門,并在關閉后

    應能從其內外兩側手動開啟。

    (2)用于疏散的走道、樓梯間和前室的防火門,應具

    有自行關閉的功能。

    (3)雙扇防火門,還應具有按順序關閉的功能。

    (4)常開的防火門,當發生火災時,應具有自行關閉和

    信號反饋的功能。

    (5)設在變形縫處附近的防火門,應設在樓層數較多的

    一側,且門開啟后門扇不應跨越變形縫。

    防火卷簾

    設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簾應在卷簾的兩側設置

    啟閉裝置,并應具有自動、手動和機械控制的功

    能。

    1.2.5 屋面基 本構造 要求

    屋面坡度

    種植土屋面、卷材防 水、剛性防水平屋面 2%

    壓型鋼板 5%

    波形瓦 10%

    平瓦、油氈瓦 20%

    屋 面 設 計 規 定

    (1)屋面應設置坡度, 且坡度不應小于2%;

    (2)裝配式屋面應進行抗風揭設計;

    (3)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屋面應采取防止冰雪融墜 的安全措施;

    (4)坡度大于45°的瓦屋面,以及強風多發或抗震設 防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的瓦屋面,應采取防止瓦材 滑落、風揭的措施;

    (5)上人屋面應滿足人員活動荷載,臨空處應設置 安全防護設施;

    (6)屋面應方便維修、檢修,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面應設置 檢修口或檢修通道。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19

    1.2.5 屋面基 本構造 要求

    屋面坡度

    種植土屋面、卷材防 水、剛性防水平屋面 2%

    壓型鋼板 5%

    波形瓦 10%

    平瓦、油氈瓦 20%

    屋 面 設 計 規 定

    (1)屋面應設置坡度, 且坡度不應小于2%;

    (2)裝配式屋面應進行抗風揭設計;

    (3)嚴寒和寒冷地區的屋面應采取防止冰雪融墜 的安全措施;

    (4)坡度大于45°的瓦屋面,以及強風多發或抗震設 防烈度為7度及以上地區的瓦屋面,應采取防止瓦材 滑落、風揭的措施;

    (5)上人屋面應滿足人員活動荷載,臨空處應設置 安全防護設施;

    (6)屋面應方便維修、檢修,大型公共建筑的屋面應設置 檢修口或檢修通道。

    1.2.6

    裝飾

    裝修

    基本

    構造

    要求

    裝飾裝修設計要求

    室內外裝修不應影響建筑物結構的安全性。

    當既有建筑改造時,應進行可靠性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進行加固。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設計要求 不得封堵、擴大、縮小外墻窗戶或增加外墻窗戶、洞口。

    吊頂

    裝修

    構造

    (1)龍骨在短向跨度上應根據材質適當起拱。

    (2)大面積吊頂或在吊頂應力集中處應設置分縫,留縫處龍骨和面層

    均應斷開,以防止吊頂開裂。

    (3) 吊頂材料和構造設計,應考慮防火、防潮、防水處理。

    墻體

    裝修

    構造

    外墻

    外墻飾面磚粘貼應設置伸縮縫。

    伸縮縫間距不宜大于6m, 寬度宜為20mm。

    伸縮縫應采用耐候密封膠嵌縫。

    墻體裱糊

    織物軟包

    飾面板

    涂飾工程 廚房、衛生間、地下室墻面必須使用耐水膩子。

    地面

    裝修

    構造

    面層

    整體面層

    水泥混凝土面層、水泥砂漿面層、水磨石面

    層、水泥鋼(鐵)屑面層、防油滲面層、不

    發火(防爆的)面層

    板塊面層

    木竹面層

    基層 填充層、隔離層、找平層、墊層和基土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0

    1.2.6

    裝飾

    裝修

    基本

    構造

    要求

    裝飾裝修設計要求

    室內外裝修不應影響建筑物結構的安全性。

    當既有建筑改造時,應進行可靠性鑒定,根據鑒定結果進行加固。

    住宅室內裝飾裝修設計要求 不得封堵、擴大、縮小外墻窗戶或增加外墻窗戶、洞口。

    吊頂

    裝修

    構造

    (1)龍骨在短向跨度上應根據材質適當起拱。

    (2)大面積吊頂或在吊頂應力集中處應設置分縫,留縫處龍骨和面層

    均應斷開,以防止吊頂開裂。

    (3) 吊頂材料和構造設計,應考慮防火、防潮、防水處理。

    墻體

    裝修

    構造

    外墻

    外墻飾面磚粘貼應設置伸縮縫。

    伸縮縫間距不宜大于6m, 寬度宜為20mm。

    伸縮縫應采用耐候密封膠嵌縫。

    墻體裱糊

    織物軟包

    飾面板

    涂飾工程 廚房、衛生間、地下室墻面必須使用耐水膩子。

    地面

    裝修

    構造

    面層

    整體面層

    水泥混凝土面層、水泥砂漿面層、水磨石面

    層、水泥鋼(鐵)屑面層、防油滲面層、不

    發火(防爆的)面層

    板塊面層

    木竹面層

    基層 填充層、隔離層、找平層、墊層和基土

    1.2.7

    變形縫構

    造要求

    變形縫設置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

    變形縫不應穿過衛生間、盥洗室和浴室等

    用水的房間,也不應穿過配電間等嚴禁有

    漏水的房間。

    按使用部位

    (1)樓地面變形縫。

    (2)內墻、頂棚吊頂變形縫。

    (3)外墻變形縫。

    (4)屋面變形縫。

    按兩側結構特點

    (1)平面型

    (2)轉角型

    按照使用特點分類

    (1)普通型

    (2)防滑型

    (3)承重型

    (4)抗震型

    (5)封縫型

    變形縫的設

    計、選用原

    工程設計人員根據項目設計中變形縫所

    在部位確定選用類型

    根據設計縫寬確定選用規格,確定伸縮量

    為保持整齊美觀,在同一項工程中,內墻

    與頂棚應盡量選用同一產品。

    地面與墻面應選用寬度相同的產品。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1

    1.2.7

    變形縫構

    造要求

    變形縫設置

    變形縫包括伸縮縫、沉降縫和抗震縫。

    變形縫不應穿過衛生間、盥洗室和浴室等

    用水的房間,也不應穿過配電間等嚴禁有

    漏水的房間。

    按使用部位

    (1)樓地面變形縫。

    (2)內墻、頂棚吊頂變形縫。

    (3)外墻變形縫。

    (4)屋面變形縫。

    按兩側結構特點

    (1)平面型

    (2)轉角型

    按照使用特點分類

    (1)普通型

    (2)防滑型

    (3)承重型

    (4)抗震型

    (5)封縫型

    變形縫的設

    計、選用原

    工程設計人員根據項目設計中變形縫所

    在部位確定選用類型

    根據設計縫寬確定選用規格,確定伸縮量

    為保持整齊美觀,在同一項工程中,內墻

    與頂棚應盡量選用同一產品。

    地面與墻面應選用寬度相同的產品。

    1.3.1

    結構

    可靠

    性要

    可靠性

    適用性

    在正常使用時,結構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需要對變形、裂縫等進行必要的控制

    耐久性 耐老化、腐蝕、銹蝕。

    安全性

    當可能遭遇爆炸、撞擊、罕遇地震等偶然事件和

    人為失誤時,結構應保持整體穩固性,不應出現

    與起因不相稱的破壞后果。

    當發生火災時,結構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保持承載力

    和整體穩固性。

    安全等

    級與設

    計工作

    年限

    結構安全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結構部件的安全等級不得低于三級。

    設計工作年限

    臨時性建筑結構 5年

    普通房屋和構筑物50年

    特別重要的建筑結構100年

    嚴禁下

    列影響

    結構使

    用安全

    的行為

    ①未經技術鑒定或設計認可,擅自改變結構用途和使用環境。

    ②損壞或者擅自變動結構體系及抗震措施。

    ③擅自增加結構使用荷載。

    ④損壞地基基礎。

    ⑤違章存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⑥影響毗鄰結構使用安全的結構改造與施工。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2

    1.3.1

    結構

    可靠

    性要

    可靠性

    適用性

    在正常使用時,結構應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需要對變形、裂縫等進行必要的控制

    耐久性 耐老化、腐蝕、銹蝕。

    安全性

    當可能遭遇爆炸、撞擊、罕遇地震等偶然事件和

    人為失誤時,結構應保持整體穩固性,不應出現

    與起因不相稱的破壞后果。

    當發生火災時,結構應在規定的時間內保持承載力

    和整體穩固性。

    安全等

    級與設

    計工作

    年限

    結構安全等級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

    結構部件的安全等級不得低于三級。

    設計工作年限

    臨時性建筑結構 5年

    普通房屋和構筑物50年

    特別重要的建筑結構100年

    嚴禁下

    列影響

    結構使

    用安全

    的行為

    ①未經技術鑒定或設計認可,擅自改變結構用途和使用環境。

    ②損壞或者擅自變動結構體系及抗震措施。

    ③擅自增加結構使用荷載。

    ④損壞地基基礎。

    ⑤違章存放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

    ⑥影響毗鄰結構使用安全的結構改造與施工。

    1.3.1

    結構可靠性

    要求

    1.3.1

    結構

    可靠

    性要

    影響位

    移因素

    除荷載

    (1)材料性能:與材料的彈性模量E成反比;

    (2)構件的截面:與截面的慣性矩I成反比;

    (3)構件的跨度:與跨度L的4次方成正

    比,此因素影響最大。

    裂縫

    控制

    三個

    等級

    (1)構件不出現拉應力;

    (2)構件雖有拉應力,但不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

    (3)允許出現裂縫,但裂縫寬度不超過允許值。

    對于(1)、(2)等級的混凝土構件,一般只有預應

    力構件能達到。

    環境類別

    直接接觸土體澆筑的構件,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70mm

    預制構件的保護層厚度可比表中規定減少5mm。

    當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表中的規定低一個等級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

    增加5mm;低兩個等級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增加10mm。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

    降低幅度不應超過兩個強度等級,且設計使用

    年限為100年和50年的構件,其強度等級不應低

    于C25和C20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3

    1.3.1

    結構可靠性

    要求

    1.3.1

    結構

    可靠

    性要

    影響位

    移因素

    除荷載

    (1)材料性能:與材料的彈性模量E成反比;

    (2)構件的截面:與截面的慣性矩I成反比;

    (3)構件的跨度:與跨度L的4次方成正

    比,此因素影響最大。

    裂縫

    控制

    三個

    等級

    (1)構件不出現拉應力;

    (2)構件雖有拉應力,但不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

    (3)允許出現裂縫,但裂縫寬度不超過允許值。

    對于(1)、(2)等級的混凝土構件,一般只有預應

    力構件能達到。

    環境類別

    直接接觸土體澆筑的構件,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70mm

    預制構件的保護層厚度可比表中規定減少5mm。

    當采用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比表中的規定低一個等級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

    增加5mm;低兩個等級時,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增加10mm。

    大截面混凝土墩柱

    降低幅度不應超過兩個強度等級,且設計使用

    年限為100年和50年的構件,其強度等級不應低

    于C25和C20

    1.3.2

    常用建筑

    結構體系

    和應用

    結構

    體系

    與應

    混合結構

    樓蓋和屋蓋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結構,而墻

    和柱采用砌體結構建造的房屋

    住宅建筑最適合采用混合結構。

    框架結構

    優點 建筑平面布置靈活,可形成較大的建筑

    空間,立面處理比較方便

    缺點 側向剛度較小,會產生過大的側移,易引

    起非結構構件破壞。

    剪力

    墻結

    優點 側向剛度大,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小

    缺點 剪力墻的間距小,結構建筑平面布置

    不靈活,結構自重也較大。

    多用于住宅建筑,不適用于大空間的公共建筑。

    框架-剪

    力墻結構

    具有框架結構平面布置靈活、空間較大的優點,又具

    有側向剛度較大的優點

    剪力墻主要承受水平荷載,豎向荷載主要由框架承擔。

    筒體結構 抵抗水平荷載最有效的結構體系。

    桁架結構 優點是可利用截面較小的桿件組成截面較大的構件。

    網架結構

    平板網架

    優點是:空間受力體系,桿件主要承受

    軸向力,受力合理,節約材料,整體性

    能好,剛度大,抗震性能好。

    曲面網架

    拱式結構

    懸索結構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4

    1.3.2

    常用建筑

    結構體系

    和應用

    結構

    體系

    與應

    混合結構

    樓蓋和屋蓋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鋼木結構,而墻

    和柱采用砌體結構建造的房屋

    住宅建筑最適合采用混合結構。

    框架結構

    優點 建筑平面布置靈活,可形成較大的建筑

    空間,立面處理比較方便

    缺點 側向剛度較小,會產生過大的側移,易引

    起非結構構件破壞。

    剪力

    墻結

    優點 側向剛度大,水平荷載作用下側移小

    缺點 剪力墻的間距小,結構建筑平面布置

    不靈活,結構自重也較大。

    多用于住宅建筑,不適用于大空間的公共建筑。

    框架-剪

    力墻結構

    具有框架結構平面布置靈活、空間較大的優點,又具

    有側向剛度較大的優點

    剪力墻主要承受水平荷載,豎向荷載主要由框架承擔。

    筒體結構 抵抗水平荷載最有效的結構體系。

    桁架結構 優點是可利用截面較小的桿件組成截面較大的構件。

    網架結構

    平板網架

    優點是:空間受力體系,桿件主要承受

    軸向力,受力合理,節約材料,整體性

    能好,剛度大,抗震性能好。

    曲面網架

    拱式結構

    懸索結構

    1.3.2

    常用建筑結構體系和應用

    1.3.2

    常用建

    筑結構

    體系和

    應用

    超過

    承載

    能力

    極限

    狀態

    ①結構構件或連接因超過材料強度而破

    壞,或因過度變形而不適于繼續承載。

    ②整個結構或其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

    ③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

    ④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定。

    ⑤結構因局部破壞而發生連續倒塌。

    ⑥地基喪失承載力而破壞。

    ⑦結構或結構構件發生疲勞破壞。

    超過

    正常

    使用

    極限

    狀態

    ①影響外觀、使用舒適性或結構使用功能的變形。

    ②造成人員不舒適或者結構使用功能受限的振動。

    ③影響外觀、耐久性或結構使用功能的局部損壞。

    結構

    設計

    基本

    內容

    ①結構方案。

    ②作用的確定及作用效應分析。

    ③結構及構件的設計和驗算。

    ④結構及構件的構造、連接措施。

    ⑤結構耐久性的設計。

    ⑥施工可行性。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5

    1.3.2

    常用建筑結構體系和應用

    1.3.2

    常用建

    筑結構

    體系和

    應用

    超過

    承載

    能力

    極限

    狀態

    ①結構構件或連接因超過材料強度而破

    壞,或因過度變形而不適于繼續承載。

    ②整個結構或其一部分作為剛體失去平衡。

    ③結構轉變為機動體系。

    ④結構或結構構件喪失穩定。

    ⑤結構因局部破壞而發生連續倒塌。

    ⑥地基喪失承載力而破壞。

    ⑦結構或結構構件發生疲勞破壞。

    超過

    正常

    使用

    極限

    狀態

    ①影響外觀、使用舒適性或結構使用功能的變形。

    ②造成人員不舒適或者結構使用功能受限的振動。

    ③影響外觀、耐久性或結構使用功能的局部損壞。

    結構

    設計

    基本

    內容

    ①結構方案。

    ②作用的確定及作用效應分析。

    ③結構及構件的設計和驗算。

    ④結構及構件的構造、連接措施。

    ⑤結構耐久性的設計。

    ⑥施工可行性。

    1.3.3

    結構設計

    基本作用

    (荷載)

    作用(荷

    載)的分類

    荷載

    永久 結構自重、土壓力、預加應力

    可變 樓面和屋面活荷載、起重機荷

    載、雪荷載和覆冰荷載、風荷載

    偶然 爆炸力、撞擊力、火災、地震

    間接作用 溫度作用、混凝土收縮、徐變

    結構

    作用

    的規

    永久

    作用

    位置固定的永久設備自重應采用設備銘牌重量值。

    隔墻自重作為永久作用時,應符合位置固定的要求。

    土壓力應按設計埋深與土的單位體積自重計算確定。

    預加應力應考慮時間效應影響,采用有效預應力。

    樓面和屋面活荷載 地下室頂板施工活荷載標準值不

    應小于5.0kN/m2

    雪荷載和

    覆冰荷載

    基本雪壓應根據空曠平坦地形條件下的降雪觀測資

    料,采用適當的概率分布模型、按50年重現期進行

    計算。

    對雪荷載敏感的結構,應按照100年重現期雪壓和基本

    雪壓的比值,提高其雪荷載取值。

    風荷載 基本風壓應根據基本風速值進行計算,且其取值不得低

    于0.3kN/m2。

    偶然作用

  • 2024年一級建造師《建筑工程》全書知識點思維導圖.pdf-圖片26

    1.3.3

    結構設計

    基本作用

    (荷載)

    作用(荷

    載)的分類

    荷載

    永久 結構自重、土壓力、預加應力

    可變 樓面和屋面活荷載、起重機荷

    載、雪荷載和覆冰荷載、風荷載

    偶然 爆炸力、撞擊力、火災、地震

    間接作用 溫度作用、混凝土收縮、徐變

    結構

    作用

    的規

    永久

    作用

    位置固定的永久設備自重應采用設備銘牌重量值。

    隔墻自重作為永久作用時,應符合位置固定的要求。

    土壓力應按設計埋深與土的單位體積自重計算確定。

    預加應力應考慮時間效應影響,采用有效預應力。

    樓面和屋面活荷載 地下室頂板施工活荷載標準值不

    應小于5.0kN/m2

    雪荷載和

    覆冰荷載

    基本雪壓應根據空曠平坦地形條件下的降雪觀測資

    料,采用適當的概率分布模型、按50年重現期進行

    計算。

    對雪荷載敏感的結構,應按照100年重現期雪壓和基本

    雪壓的比值,提高其雪荷載取值。

    風荷載 基本風壓應根據基本風速值進行計算,且其取值不得低

    于0.3kN/m2。

    偶然作用

    1.4.1

    混凝

    土結

    構設

    計構

    造基

    本要

    總則 應進行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正常使用極限狀態和耐久性設計

    應滿足工程的承載能力、剛度和延性性能要求。

    應符合下列規定

    ①不應采用混凝土結構構件與砌體結構構件

    混合承重的結構體系。

    ②房屋建筑結構應采用雙向抗側力結構體系。

    ③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的高層建筑,不應采用

    帶轉換層的結構、帶加強層的結構、錯層結構

    和連體結構。

    應滿足10年重現期水平風荷載作用的振動舒適度要求。

    結構構造 最小截面尺寸

    ①矩形截面框架梁的截面寬度不應小于200mm。

    ②矩形截面框架柱的邊長不應小于300mm,圓形

    截面柱的直徑不應小于350mm。

    ③高層建筑剪力墻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160mm,多

    層建筑剪力墻的截面厚度不應小于140mm。

    ④現澆鋼筋混凝土實心樓板的厚度不應小于80mm,現澆

    空心樓板的頂板、底板厚度均不應小于50mm。

    ⑤預制鋼筋混凝土實心疊合樓板的預制底板及后澆

    混凝土厚度均不應小于50mm。

查看全文,請先下載后再閱讀

*本資料內容來自233網校,僅供學習使用,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蓝田县| 顺义区| 广元市| 清镇市| 墨竹工卡县| 华安县| 铅山县| 婺源县| 嘉善县| 克东县| 丹东市| 万全县| 太保市| 英吉沙县| 苍溪县| 汨罗市| 桂林市| 娄底市| 阳谷县| 横峰县| 河北省| 疏勒县| 观塘区| 忻城县| 舒城县| 买车| 陆良县| 南召县| 赣榆县| 龙泉市| 大埔区| 德兴市| 繁峙县| 无棣县| 温泉县| 江西省| 保山市| 东宁县| 马尔康县| 丽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