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案例分析題(共5題,前3題各20分,后2題各30分)
(一)
背景材料
某公路E合同段K10+025~K11+000路段為一高填方路段,最大填土高度16m,原地面坡度1:4.5,為防止高填方路堤下沉,設計單位在路堤邊坡穩定性計算后進行了高填方路堤特殊設計,施工單位嚴格按照《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于K10+750~K10+900遇一軟基,經換填處理后再填筑砂類土。該工程于x年x月完工,但使用不久出現路面裂縫、錯臺,使路面平整度明顯下降不能滿足行車要求。建設單位經分析認為主要是由于高填方路堤下沉造成,另路堤邊坡有下滑趨勢。查閱設計圖紙、施工紀錄、監理日志,認定原因如下:
(1)原地面坡度過陡,施工中挖臺階處理不理想,使得原地面與填料結合部位較薄弱,,未能形成整體,造成填料有下滑的趨勢。
(2)路基填料土質差,部分填料混有泥沼土,路堤出現塑性變形而發生沉陷破壞。
(3)路基綜合排水設計不完善,路段排水不暢。
(4)施工單位施工過程中質量管理和技術管理力度不夠、經驗欠缺。
為治理該路段病害,設計單位進行了注漿加固工程設計,現已經施工完畢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問題
1.你認為建設單位認定的高填方路堤沉降的原因是否正確?簡單加以評述。
2.除上述原因外,施工中還有哪些措施不當?為防治高填方路堤沉降還應注意哪些問題?
3.請從質量控制關鍵點的設置出發談一談如何控制好該土方路基施工的質量。
4.注漿加固工程屬隱蔽工程,簡述隱蔽工程質量檢查方法。
(二)
背景材料
某橋基礎為6根f2. 0m的樁基,樁長35 m,樁頂設置8×12×3. 5m承臺。地質條件如下:原地面往下依次為2m的覆蓋層和含15%砂礫石的土,施工水位比樁頂高1. 5m,鋼護筒結構,采用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施工單位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采取了以下主要施工方法:
1、用砂及土袋筑島作施工平臺,施工平臺高出施工水位0. 6m。
2、埋設護筒,護筒頂高出施工平臺0. 35m。
3、選擇正循環回轉鉆作為成孔鉆機。成孔過程為:開啟轉機,不間斷鉆至設計標高;在成孔過程中定期檢查孔徑和孔深。終孔檢查合格后,采用抽漿法清孔排渣。
4、成孔檢驗:根據《公路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準》,檢驗孔位、孔深、孔徑、泥漿相對密度合格,孔底沉淀厚度滿足設計規定0. 30m的要求。
5、鋼筋籠骨架現場分段制作、吊裝,搭接焊接長,對中緩慢下沉就位后即開始水下混凝土灌注,混凝土坍落度為24cm。
6、導管居中沉放,用測砣控制導管沉入到距樁底設計標高0. 25m處,開始灌注首批混
凝土,并將導管埋入混凝土1. 2m,隨后連續灌注混凝土,直至澆筑到樁頂設計標高。為確?;炷翝仓^程中不發生混凝土初凝導致導管堵塞,經項目總工同意,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緩凝劑。
7、施工單位澆筑承臺混凝土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是普通硅酸鹽水泥、中粗砂和復合型外加劑以及粉煤灰。
問題
1、施工單位采取的施工方法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2、在清孔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面?
3、當用導管法灌注混凝土出現塞管時,可采取哪些方法疏通?
4、在澆筑承臺混凝土前,對鋼筋應作哪些處理?
5、澆筑承臺混凝土時選用的原材料是否合適?并說明理由。
(三)
背景材料
某承包商中標某高速公路的機電系統。該高速公路的管理體制為二級:收費站→收費分中心。其中收費系統的收費視頻監視子系統作為分項工程進行施工,并采用收費站和收費分中心二級監視方式。該子系統的攝像機包括遙控攝像機(即廣場攝像機)、車道攝像機、收費亭攝像機、金庫攝像機、監控室攝像機,并配有監視器、視頻切換控制矩陣、數字錄像設備等。
問題
1、請根據上述包括的設備,簡述其收費視頻監視子系統的功能。
2、對遙控攝像機檢測的內容是什么?
(四)
背景材料
材料是完成產品的物資條件,在單位產品中,材料消耗量的多少,是節約還是浪費,對產品價格及工程成本都有著直接影響。材料的消耗定額是規定生產單位合格產品所需消耗的各種工程材料的數量標準。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地確定材料消耗量,對材料的合理使用及工程成本的降低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某施工企業采用了分析法來確定材料消耗定額,并對于材料、設備消耗管理擬定了如下措施:
1、 工程材料的計量驗收數量要以設計數量為依據計算材料消耗定額;
2、 材料人員根據施工現場布置和料場情況,依據倉儲損耗定額將材料損耗計入成本;
3、 工程材料的發放工作按需領??;
4、 工程材料的統計、核算工作均以限額領料單為依據;
5、 大型設備的保養工作要依據施工定額的工效水平進行考核、核算;
6、 工程周轉材料、設備余額值的計算以實際消耗為依據。
問題
1.材料消耗定額的確定方法除分析法外,是否還有其他確定方法?如有,請補充。和寫實測定法
2.根據對過去同類產品的工程材料實際消耗進行統計分析,測算出材料消耗的定額用量的方法屬于哪種方法?
3.該企業對于材料、設備消耗管理擬定的措施有何不妥?請逐條分析說明。
(五)
背景材料
某施工企業組織了一批專家到各工地檢查工作,在一道路工程中的路基施工工地,發現K9+100-K9+800段路基填筑過程中中線偏位嚴重,不符合設計要求;還有K10+000-K12+000部分地段壓實度不夠。并在一料場發現部分材料有質量問題。專家組為了幫助項目部深層次地分析產生質量事故的原因,查閱了項目部的有關資料,現摘抄如下:
一、在總工辦的技術交底的記錄中記載:
1、交底內容包括設計圖、設計文件規定的技術標準、施工技術規范和質量要求、施工進度和總工期、使用的施工方法。
2、技術交底時只由項目總工對技術人員進行了交底。
二、在測量組的測量制度和測量記錄中記載:
1、為了趕工期,項目部從就近的市區購買了一臺全站儀及時地投入了使用。另外一臺經緯儀顯超過了規定的周檢確認時間間隔,示出現過不正常情況,但及時進行了檢修,投入了使用,保證了工期。
2、測量隊由2人共同核對有關設計文件和監理簽認的控制網點測量資料,核對結果作了記錄并進行簽認,成果經項目技術部門主管復核簽認后使用。
三.、在材料采購部門的工作記錄中記載:
材料采購部門在采購材料之前,按規定要求供應商出示了質量檢驗報告,報告單表明材料質量合格,項目部隨即與供應商簽定了供貨合同。
四、在施工方案和施工日記中記載:
K10+000-K12+000段路堤位于橫坡1:5的地面,先進行了挖臺階等地基處理,然后采用集中不同填料分曾碾壓完成后,填筑至0-80cm,選擇了細粒土填筑,并采用18t光輪壓路機分兩層碾壓。碾壓完成后,檢測了中線偏位(合格率90%)、縱斷高程(合格率85%)、平整度(合格率85%)、寬度(合格率88%)、橫坡(合格率92%)和邊坡坡度(合格率90%),然后確認路基施工質量合格,提請了下一道工序的開工。
問題
1、根據以上資料,請分析:
1) 出現路基填筑過程中中線偏位嚴重的可能原因;
2) 材料采購中存在的問題;
2、請列舉兩個在測量工作的各程序中的雙檢制。
3、分析施工方案和施工日記中記載的內容表明該施工方法對填料和壓實是否進行了有效控制?為什么?
4、你認為該工程進行現場質量控制的檢測是否符合工序檢查的要求?依據施工日記中記載的檢測內容能否認定質量合格?請簡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