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巖石的工程地質性質
·巖石的主要物理性質
(1)重量:是巖石最基本的物理性質之一,一般用相對密度和重度兩個指標表示。
巖石重度的大小,決定于巖石中礦物的相對密度、孔隙性及其含水情況。礦物的相對密度大或孔隙性小,則重度就大。在相同條件下的同一種巖石,如重度大,說明巖石的結構致密,孔隙性小,因而巖石的強度和穩定性也比較高。
(2)孔隙性:孔隙率即巖石中孔隙總體積與包括孔隙在內的巖石總體積之比。巖石孔隙率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巖石的結構和構造,同時也受外力因素的影響。未受風化和構造作用的侵入巖和某些變質巖,其孔隙率一般是很小的,而礫巖、砂巖等沉積巖類巖石經常具有較大的孔隙率。巖石隨著孔隙率的增大,其透水性增大,強度降低。
2)巖石的水理性質
通常包括巖石的吸水性、透水性、軟化性和抗凍性等。
(1)吸水性:一般用吸水率表示。巖石的吸水率與巖石孔隙率的大小、孔隙張開程度等因素有關。巖石的吸水率大,巖石強度和穩定性受水作用的影響就越顯著。
(2)透水性;
(3)軟化性:指巖石浸水后強度降低的性能。用軟化系數作為指標,數值上等于巖石在飽和狀態下的極限抗壓強度與在干燥狀態下極限抗壓強度的比值。它是判定巖石耐風化、耐水浸能力的指標之一。軟化系數小于0.75的巖石,其抗水、抗風化和抗凍性較差。
(4)抗凍性:指巖石抵抗凍融破壞的性能。抗凍性主要取決于巖石張開型孔隙的發育程度、親水性和可溶性礦物含量及礦物顆粒間聯結強度。吸水率、飽和系數和軟化系數等指標可以作為判定巖石抗凍性的間接指標。一般認為吸水率小于0.5%、飽和系數在0.6~0.8、軟化系數大于0.75的巖石,為抗凍巖石。
3)巖石的力學性質
·巖石的強度特性
抗壓強度>抗剪強度>抗拉強度
巖石抗壓強度是巖石最基本的力學指標;
巖石的抗壓強度和抗剪強度是評價巖石穩定性的指標和進行定量分析的依據。
(2)巖石的變形特性
基本指標是巖石彈性模量和泊松比。
彈性模量是軸向應力與應變之比;
泊松比是橫向應變與縱向應變之比。
巖石的彈性模量越大,變形越小,巖石抵抗變形的能力越高。泊松比越大,巖石受力作用后的橫向變形越大。巖石泊松比一般在0.2~0.4之間。
巖石壓縮變形是地下巖爆等突發性災害的基本原因。
【免費資料下載 | 0元領課 | 報名時間查詢 | 在線刷題題庫】